此外,书楼未毁的另一原因许寅先生在《“傻”公子作出的“傻贡献”》也已提到,那就是日本人收罗中国古籍一重版本,二重全帙,而藏书楼的大量珍本已被刘承干运往上海,且留余的书又被抽去首卷,日本人因此认为书楼价值不高,于是为了宣传的需要,借松崎与刘承干相识的...
刘承干(1881-1963),晚年自称嘉业老人,近代著名的藏书家与刻书家,清末秀才,豪门公子哥,典型的富三代,靠继承家族财产获得巨额财富,号称“江浙巨富”。 (青年时期的刘承干) 刘承干和鲁迅先生是同一年出生,两人虽然不相识,没有交往,但鲁迅先生买过嘉业堂刻印出版的书,因此才有了对刘承干“傻公子”的评价。 有一次,鲁...
这些都得益于刘承干的全力守护。一九三七年杭嘉湖地区沦陷后,藏书楼工作全面停顿,仅留下一、二人留守。刘承干在拒绝日本人所谓“驻兵保护的要求后,贿赂伪军,于一日夜间用船将三万余册珍本运往上海寓所。其中大多为明刊本,其余也有清乾隆以前的版本。因为刘承干熟谙日本人的收书习惯:好全部而恶残本。所以把对无...
刘承干 人物简介: 一、刘承干担任职务:刘承干目前担任刘承干法定代表人;二、刘承干投资情况:目前刘承干投资刘承干最终收益股份为0%;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 更新时间:2025-05-13关联企业1 担任法定代表人1 担任股东0 担任高管0 所有任职企业1 作为...
刘承干:藏书家的一生 📚 刘承干,1881年出生,1963年去世,字贞一,号翰怡,别署求恕居士。他是浙江吴兴(今湖州)人,是一位著名的藏书家。刘承干在清末时曾是候补内务府卿,1924年,他建成了嘉业藏书楼,楼内有五十二间书库,藏书极为丰富。这座藏书楼在近代四大藏书楼毁弃之后,成为了首屈一指的大藏书楼。
刘承干甚至斥资千元,购置了最先进的“震旦”灭火机,放在消防室内,以便随时使用。刘承干以十年精力,先后用银30万两购书,搜集了包括有大量善本孤本的60万卷图书;同时,为保存文化典籍,还刻书、编制书目,采纳新型图书馆运作,面向社会和学者借阅。人们称誉他为“民国时期私人藏书第一人”。群友们说,我们的团队是...
藏书楼的主人刘承干,是刘镛的长孙,刘家靠丝业成南浔首富,刘承干的父亲刘锦藻,是我国清末民初时的一位著名实业家。刘承干就生长在这样一个既拥有千万财产,又充满传统文化气息的家庭中。在他4岁时过继给大伯父刘安澜为嗣,早年除了协助他的父亲经营工商业以外,业余他酷爱读书和购书,再无其他爱好。1910年秋季,...
1910年至1924年嘉业堂藏书楼建成为刘承干藏书业的兴起阶段。 刘承干的藏书业发轫于1910年参观南洋劝业会之时,据刘承干先生后来回忆说:“宣统庚戌,南洋开劝业会于金陵,货骈集,人争趋之。余独徒步状元境各书肆,遍览群书,兼两载归。越日书贾携书来售者踵之,自是即有志藏...
刘承干(1882-1963年),字贞一,号翰怡、求恕居士,晚年自称嘉业老人。原籍浙江上虞,清康熙间举家迁居湖州南浔镇。刘承干虽承受一些先人所遗的藏书,但他之成为近代大藏书家,还是靠他历年经营采购而形成的。宣统二年(1910年),刘承干就从他30岁,这一年开始专门致力于搜求图书,历时二十年,几乎把著名藏书家散出...
人物简介: 一、刘承干担任职务:刘承干目前担任驻马店市开发区油罐加工厂法定代表人;二、刘承干投资情况:目前刘承干投资驻马店市开发区油罐加工厂最终收益股份为0%;老板履历 图文概览商业履历 任职全景图 投资、任职的关联公司 商业关系图 一图看清商业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