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弃清华支援包钢 听刘志祥与这座钢厂的不解之缘 总台内蒙古总站2024-10-16 15:16:036538次观看 1955年,24岁的刘志祥面前有两个选择,一边是前往中国知名学府清华大学深造,一边是去“人盖被、被盖沙”的荒滩支援包钢,而刘志祥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后者。“上大学是我一个人的事,建设包钢是国家的事。没有国家就...
刘志祥女儿说,父亲在8月9日的《包钢日报》上看到《2020年世界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公布 包钢入围前50名》这条新闻,得知包钢2020年产钢1561万吨后兴奋不已,于是萌生了向党组织上交1561元的特殊党费的想法,以此表达对包钢取得优异成绩的祝贺,以及一名...
刘志祥女儿说,父亲在8月9日的《包钢日报》上看到《2020年世界主要钢铁公司产量排名公布 包钢入围前50名》这条新闻,得知包钢2020年产钢1561万吨后兴奋不已,于是萌生了向党组织上交1561元的特殊党费的想法,以此表达对包钢取得优异成绩的祝贺,以及一名老党员的诚挚心愿。 1955年,刚刚成为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刘志祥因工作...
上世纪五十年代,8万多名创业者齐聚北疆,风餐露宿、手拉肩抗,在荒滩上筑起钢城,从产出第一炉钢水到年产近1500万吨钢材,包钢见证了共和国建设和民族工业发展的光辉历程。60多年来,包钢经历跌宕起伏,但不变的是红色基因。一代代包钢人用钢铁般的意志,传承包钢精神,不断续写着新的历史。 1954年,刘志祥放弃了清...
包钢一号高炉 北疆新闻包头6月27日电(记者 李文华)“我们像双翼的神马,飞驰在草原上,啊,草原千里滚绿浪,水肥牛羊壮……”20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人,很多都是听着《草原晨曲》长大,在那熟悉而又激昂的旋律中,不禁让人们回想起那个年代的包钢奋斗故事。
“这是那些年我作为代表跟毛主席、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合影。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包钢,离不开创新的力量。”刘志祥说,前段时间他专门去包钢厂区转了转:“厂区的环境越来越好,技术工艺越来越先进,创新的人才也越来越多,作为包钢人真是打心眼里高兴。”...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内蒙古各族儿女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传承红色基因,创造了“齐心协力建包钢”、“三千孤儿入内蒙”的历史佳话,铸就了代代传承的“包钢精神”和“民族团结互助精神”。“旗帜·领航” 内蒙古大学党史学习教育微课堂第二讲《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红色精神在内蒙古的传承和发展》,带领大家重温那段光辉...
“1956年,包钢开始大规模建设,来自全国各地的大批有志青年涌向了包头。有的人来了以后又赶紧写信让家人、朋友来,有的是师傅带着一群徒弟来。短短几年里,从全国各地来了十几万人,整个城市一下子‘活跃’了起来。”回忆起当时的场景,刘志祥显得很激动。“不过,那个时候的基础设施建设还很落后,昆河北桥还没建成,...
发表了博文《【70载】刘志祥:用青春热血诠释劳模(上》我当时特别激动,边给总理满酒边说‘我想代表包头市和包钢邀请您有空来看看我们包头、看看我们包钢’。回到包头后,爱搞技术革新的刘志祥从机械木工转行到了htt...
“现在,参与建设包钢的创业者们很多已经过世,但他们终将被载入包钢史册并成为一代代包钢人前行的动力。相信包钢人会很好地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继承老一辈的光荣传统接续奋斗,为建设现代化新包钢谱写更加宏伟的奋斗篇章。”乐久说。 来源:包头日报 编辑:马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