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提出“财政赤字货币化”时强调了这是特殊时期的应对,也强调了是“适度”。但有些人把“适度”去掉了,或是把“特殊情况下应对前所未有的冲击”这个前提去掉了,最后变成我们要无限量的货币供应,我们要步西方国家的后尘,描绘出一个“恶性通货膨胀,老百姓遭殃”的恐怖情景。很显然,这不是在分析研究问题。澎湃...
从经济学来观察,财政政策真正扩张与否,应该以货币存量的状态为参照系,只有货币存量状态(包括货币数量)发生改变,财政政策才能算是扩张,否则即使出现赤字,财政也可能处于中性状态而没有扩张。当前,在经济收缩的情况下,货币状态也在急剧改变,表面上看流动性尚可,但从财政的流动性上看出现了很大问题,即大面积的...
原来之所以要约束财政收支和透支,实际上它的政治含义是约束政府的公共权力,如果说政府可以通过赤字去搞货币融资,政府的权力就没有受到约束,财政纪律就要打破了,就会出现政治风险,同时又会出现通货膨胀的经济风险。但是现在看起来,货币是否会导致通货膨胀,在什么条件下导致通货膨胀,导致什么样性质的通货膨胀,这些问...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撰文《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从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角度出发,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 他指出,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呈现一...
将赤字货币化摆在明处,反倒有利于控制风险,更有利于遵守财政纪律。因为财政还可以受到市场的约束,譬如发行国债,市场可以约束政府发债的规模和融资的成本。但同时对财政权的约束主要是靠法律。最后,财政赤字货币化不仅在实践上存在,也需要在理论上进一步探讨,使之可以成为未来政策的选项之一。这就意味着传统的货币...
在新的条件下,财政赤字货币化具有合理性、可行性和有效性 虽然我们要对冲风险、隔离风险、分配风险,在“六保”的指导下实施财政政策,但这并不等于钱从何来不重要。目前,特别国债的规模和用途去向尚未公布,我想在这里进行一些分析。特别国债之所以称之为特别国债,在用途或是在发行方式上应该有其特别之处。当前...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撰文《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从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角度出发,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 他指出,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呈现一体化趋势。具体表现为:1. 经济金融化改变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底...
这次操作很典型的就是货币融资,财政赤字货币化。再比如进入21世纪后,我国国际收支持续顺差,外汇储备资金一度突破1.4万亿美元,甚至引起流动性偏多、通货膨胀问题。中央为了解决此问题,顺带提高外汇经营收益,考虑组建中国的“主权财富基金”——中投...
5月9日,中国财富管理50人论坛(CWM50)召开“当前全球货币超发影响与对策”专题研讨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刘尚希院长出席会议,就“财政赤字货币化”观点在市场上所引发的议论给予了进一步回应,下为发言全文。 (一) 货币数量理论已不合时宜,需要从“货币状态”来考虑“货币超发”问题 ...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4月27日在一场会议上发言表示,可以用发行特别国债的方式,适度地实现赤字的货币化,把财政和货币政策结合成一种新的组合,以缓解当前财政的困难,也可以解决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不畅的问题。 在理论层面,经济停滞的高杀伤力和捉襟见肘的政策空间迫使一些国家对“现代货币理论”(MMT)进行了大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