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尚希认为,财政改革的逻辑本质是公共风险逻辑。改革开放四十年以来,以公共风险为导向的财政改革经历了放权、分权、治权三个阶段,成为计划经济体制、市场化改革、国家治理改革的突破口和先行军,牵引整个改革,又为整个改革提供支撑。 本文根据演讲实录整理: 要理解财政,最重要的是跳出部门思维。 什么是财政?财政是国家治...
在《财政风险:一个分析框架》中,他提出了一个分析财政风险的框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评估财政风险。在《论公共风险》中,他进一步阐述了公共风险的概念和性质,以及它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在《风险社会背景下的财政政策转型方向研究》中,他研究了风险社会背景下财政政策的转型方向,为我们提供了应对不确定性世界的...
随着发展的持续转型升级和爬坡过坎,其中的不确定性会越来越大,这就会产生公共风险,诸如经济领域、社会领域、环境领域的风险,这恰恰是财政政策需要关注的问题。 所以,当前的财政政策应该从需求管理的框架中摆脱出来,转向风险管理,为我们的发展注入确定性,降低公共风险的水平,从而使生产的成本、生活的成本都能够大大降低。
第二,防风险应重视制度性安排和长效机制。生产关系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调整的,制度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是推动制度不断完善的根本办法。改革滞后,公共风险就会增多。唯有加快改革步伐,构建长效机制,才能减少和降低公共风险,从而降低发展的成本和阻力。第三,各项决策都应进行公共风险评估。决策产生风险是常见...
在1月10日举行的“国研智库论坛·新年论坛2015”上,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所长刘尚希发表题为“公共风险及其化解与宏观调控方式创新”的演讲。以下是刘尚希的演讲实录(要点),标题及小标题均为编者所加。 防风险是最重要最根本的问题 2015年经济工作的基本方针...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撰文《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从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角度出发,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他指出,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呈现一体化趋势。具体表现为:1. 经济金融化改变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的...
刘尚希认为,当前,要巩固经济复苏,增强内生动力,还要从预期上做文章,而从预期上做文章的关键是如何降低公共风险,这是当前宏观调控最核心、最关键的问题。只有降低公共风险水平,让企业在市场中按照风险与收益对称的规则运行,更有利于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和优胜劣汰的功能。“所以,在制定各类政策时,必须从宏观上...
从更高层面来分析,财政政策从需求管理、供给管理,转向了风险管理,这个风险不是市场领域的风险,而是公共风险,涵盖了经济不稳定的风险、经济动能不足的风险、社会贫富差距大带来的社会不稳定的风险,等等。对公共风险加以管理,这才是现代财政的基本职能。 风险社会需要管理风险...
摘要: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形塑国家治理结构的过程中,财政扮演作为公共主体、经济主体、社会主体的不同角色。在放权改革、分权改革与治权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公共风险变化始终是催动财政角色演进的动力之源。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风险社会特征愈加突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成为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永恒主...
近日,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撰文《论财政与金融关系的底层逻辑》,从公共风险的新范式和新认知角度出发,探讨财政与货币的关系、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关系以及财政与央行的关系。 他指出,财政是现代信用货币的母体,当前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呈现一体化趋势。具体表现为:1. 经济金融化改变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关系的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