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朝历代的失位储君从来没有好下场,刘封亦不例外。只是因为彼时刘封领兵在外,所以躲过了潜在的清洗。 今足下(指刘封)在远,尚可假息一时。--《孟子度与刘封书》 孟达在信中直言,“汉中王虑定于内,疑生于外”。虑定于内,即召还甚至杀害刘封;疑生于外,即担心刘封因不满失去储君之位而率部叛变。 仆(自我谦称...
出于种种考虑,孟达曾致信刘封,希望他也能投降曹魏,直接交出三郡。孟达的提议自然被身为刘备之子的刘封直截了当地拒绝,可刘封麾下的申耽、申仪兄弟却被策反。在申氏兄弟的帮助下,徐晃顺利将刘封击退,刘封不得不撤退回成都。 这一次失败,刘封作为唯一的统帅只能一个人承担刘备的责怪。但令他没想到的是,自己历来尊敬...
此外,刘封之前也跟关羽有些私人恩怨。有一次刘备想立太子,但关羽却说:“刘封不是亲生的,没有资格!”自此,两人交恶!后来,关羽被围困麦城,这时,倘若刘封集合兵力相助的话,还是可以将其救出来的,毕竟当时上庸有五万大军。然而刘封根本不想冒险一试。结果,关羽兵败身死,荆州也丢了。而在此之后,刘封又犯...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关羽死后,刘备念及旧情,把刘封关押了起来。之后,诸葛亮对刘备说:“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抑。”这简短的11个字让刘备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但经过他的深思熟虑后,刘备决定赐死刘封。攻下益州后的刘备迅速筹划着称王称帝,并且还将刘禅封为了王太子。这个消息穿到刘封耳朵里后,他瞬间心灰意冷,终日茶...
刘封之死,不仅仅是诸葛亮的一句话就能定性的。这是蜀汉政治生态的集体博弈结果:年老的刘备需要一个"听话"的继承人,而刘封显然不是最佳人选。历史的残酷 讽刺的是,刘封的名字本身就寓意深远——"封"意味着祭天,"禅"意味着祭地,原本象征着兄弟和谐,结果却成了一出政治悲剧。结论:在残酷的帝王家族政治中,...
建安二十五年,那刘备可不是当年没亲生孩子的样儿了。刘禅一天天长大,刘封这养子在刘备心里可就没以前那么重要喽。所以诸葛亮说把刘封除了,刘备稍微想了想,就下了让他死的令。临死前,刘封说“悔没听孟子度的话(就是孟达劝降那事儿)”,这话也表明这养子对和刘备的父子情失望透顶啦。刘封死了后,刘备倒...
作为刘备养子的刘封,在蜀汉拥有崇高的政治地位。有鉴于此,刘封之死便引起极大争议,也留下诸多疑点。 《蜀书》对赐死刘封的理由,仅笼统描述为“侵凌孟达”与“不救关羽”,这当然不符合实际情况,纯系事后的遮掩附会。 先主责(刘)封之侵陵(孟)达,又不救(关)羽……于是赐封死。--《蜀书 刘封传》 ...
刘封之死原因复杂,并非单一因素所致。刘封过继子的身份不是被赐死的主因。我个人不喜欢杀刘封是为了给阿斗让位这一说法。刘封本是罗侯寇氏之子、长沙刘氏之甥,刘备早年暂居荆州时,因未有继嗣而收养刘封为过继子。过继子等同嫡长子。直到刘备娶吴夫人前,刘封都是嫡长子,阿斗是庶子,继承权在刘封这。但刘备娶了...
然而,历史真相果真是这样吗?其实刘备当时在痛失关羽后,听说自己的养子刘封竟然见死不救,确实也大发雷霆,但是,毕竟是“虎毒不食子”,当时刘备也只是将刘封抓起来软禁,并没有对他起杀心。那么,后来的刘备为何又改变主意,竟然下令将养子刘封赐死呢?这其中诸葛亮一句话起到了关键作用。众所周知,刘备、关羽...
诸葛亮建议刘备赐死刘封 诸葛亮说“刘封刚猛,易世之后终难制御”,意思是刘备死后恐怕刘禅压制不住他,于是刘备下令赐死刘封。表面上看刘封之死是诸葛亮的主意,但这何尝不是刘备的心思,刘封是他的养子,以仁义立世的刘备不方便说赐死刘封,只能授意诸葛亮说 孟达在给刘封的劝降信里说“自立阿斗为太子以来,有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