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如同离轨的卫星,暧昧而失落,充满活力、孤独和挣扎,我们就在隔壁,却浑然不觉——直到旅行开始,直到翻开这本书。 刘子超,作家、记者。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牛津大学路透新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2016)。曾任职于《南方人物周刊》《GQ智族》。出版作品《午夜降临前抵达》《沿着季风的方向》,曾获“书店文学奖·年度旅...
刘子超说,在走过一些弯路后,他渐渐得出了那个朴素的观点:旅行写作的核心,不仅仅是从外部旁观,更需要深入接触和理解那里的人。书写人类的命运如何在漫长的时间、记忆和地理的褶皱中发挥作用,正是旅行写作所要追寻的目标。呈现面对未知世界时探索的过程 北青艺评:我记得你曾说你的上一本书《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
在不便出门的2020年,刘子超把他的旅途见闻汇总成册,写出一本22万字的《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很快收获学界的一片赞叹。 许知远称他是“这一代人中最杰出的游记作家”,自己也写游记的历史学家罗新则评价这本书,“为今后的旅行写作树立起标杆”。 ▲ 刘子超和他的新书《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
刘子超:做不到这三点,算是辜负了一场旅行 《圆桌派》第五季8集围绕旅行作家刘子超《失落的卫星》展开,畅谈旅行意义,颠覆了我对看世界的定义。1.一个人的旅行 刘子超说,旅行一定要一个人去,一个人到一个陌生的地方,会自然而然地与当地人打交道,融入他们的世界。刘子超讲述了书中很有趣的一个故事,他...
我们在书中借由作者的视角重新解读生活,探寻远方。不能自由出游的日子,就在旅行文学中畅游吧。✈️【从中亚到中欧,再到东南亚】发现之旅已经开始,看看刘子超的书能带我们走得多远多深。读他的书,你可以切实感受到旅行文学的魅力。📖《失落的卫星》
刘子超的《失落的卫星: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 被困的中亚人 2010年夏,刘子超以记者的身份去了一次霍尔果斯。作为中国通往哈萨克斯坦的口岸城市,那里繁忙而混杂,等待通关的货运卡车排起长龙,远方是冰雪覆盖的天山。 “当时我想起了斯坦因等人写的纪行,回忆起历史课上学过的撒马尔罕、河中地区、七河地区这些词。有那么一瞬...
我现在酿葡萄酒,也许有一些白兰地的风味,以后也可能会酿白兰地。 潮新闻·钱江晚报 刘子超:在《失落的卫星》后,我的长期写作计划一直是“地中海三部曲”:北非一本,欧洲至巴尔干一本,中东一本。如今写巴尔干的《血与蜜之地》刚刚出版,其他旅行和写作计划还会继续下去。 受访者供图...
《失落的卫星》是一本中亚国家的游记。 作者刘子超在讲述旅行时所见所闻的同时,也为读者带来了在同一片土地上曾经发生过的历史、政治以及文化事件的讲解,兼具趣味性和文学性。 伴随着阅读,你一定会打心底里地佩服作者——只身一人在中亚各国间闯荡,光是学习当地语言、办理手续、了解风俗文化以及地方政策,这些前期的准...
——摘自《失落的卫星》刘子超:他们也未必看书了,但我觉得书能给他们一种安慰。会知道有中国人来过这儿、写过这儿、跟当地有过接触,心里就会踏实。像拿破仑最开始开拓北非的时候,他的军队里带着考古学家、哲学家。我现在能明白他的用意了,虽然我们不是去殖民或征服的。但在文化上的认知、书写,这种叙事传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