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生平 刘子翚之父刘韐在靖康之难时奉命出使金营,拒绝金人诱降,自缢而...
作者《刘子翚》的诗文 登鹅湖妙峰亭次韵 刘子翚 〔宋代〕 偶向妙峰亭上望,一襟寒色近春分。晴风吹放天全露,吹尽江南江北云。 完善 道中 刘子翚 〔宋代〕 微风收宿霭,细路绕平皋。石乱春溪急,山寒晓月高。鸟声时出树,花气欲侵袍。行役兼清赏,驱驰未觉劳。 完善 ...
另一种说法是李师师被没收家产之后南下,流落到临安一带,重操旧业以卖唱为生,有唱“杨柳岸晓风残月”之曲,后嫁给一个商人做妾,最终老死湖湘。刘子翚的《汴京纪事》就是沿用了后面这种说法。美人迟暮,年华老去,就如同曾经繁华的北宋朝廷一样,充满了世事沧桑与历史的无奈。
刘子翚(1101—1147)字彦冲,自号病翁,崇安人,有《屏山全集》。他也是位道学家或理学家,宋代最大的道学家朱熹就是他的门生。批评家认为道学是“作诗第一对病”[1],在讲宋诗——还有明诗——的时候,也许应该提一下这个问题。哲学家对诗歌的排斥和敌视在历史上原是常事,西洋美学史一开头就接触到柏拉图所谓“...
这首诗是刘子翚以李师师为典型,通过今昔对比,生动地描绘了汴京的繁华和衰落,李师师的美貌和垂老,表达了对宋朝和个人命运的悲哀,也抨击了徽宗的昏庸和荒唐。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夜月池台王傅宅,春风杨柳太师桥。空嗟覆鼎误前朝,骨朽人间骂未销。表达了诗人对宋徽宗时期的奸臣们的愤怒和...
刘子翚 (1101~1147 宋·武夷山人) 刘子翚,字彦冲,自号病翁,人称屏山先生,福建崇安(今武夷山市)人,是南宋著名理学家之一。刘子翚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歌、散文方面,有《屏山集》二十卷,《强村丛书》辑其《屏山词》一卷。他的诗歌传诵甚广,其最重要的代表作是组诗《汴京纪事》。
偶步 宋代:刘子翚 偶步忘归远,心闲逸兴增。山深知有寺,路尽不逢僧。 山寺见牡丹 宋代:刘子翚 倦游曾向洛阳城,几见芳菲照眼新。载酒屡穿卿相圃,傍花时值绮罗人。十年客路惊华发,回首中原隔战尘。今日寻芳意萧索,山房数朵弄残春。 吕居仁挽词三首 宋代:刘子翚 皓首犹贪学,谦虚德益丰。潜神无...
张嵲(niè),字巨山,今湖北襄阳人,于绍兴八年,也就是公元1138年,任福建路转运判官。刘子翚和张巨山是相交至深的好友,张巨山任福建路转运判官期间,在悯忠寺暂居两年余,绍兴九年奉诏赴浙江杭州。为好友送行之际,刘子翚写了一首《绝句送巨山》。诗作原文如下:二年寄迹闽山寺,一笑翻然向浙江。明月不知...
刘子翚(huī)(1101~1147)宋代理学家。字彦冲,一作彦仲,号屏山,又号病翁,学者称屏山先生。建州崇安(今属福建)人,刘韐子,刘子羽弟。以荫补承务郎,通判兴化军,因疾辞归武夷山,专事讲学,邃于《周易》,朱熹尝从其学。著有《屏山集》。
刘子翚深思远虑,以为“圣道”本身绝非固定不变,其丰富内涵是在古圣前贤的集体探索和不断积累中逐步形成的。上海图书馆藏宋端平中黄壮猷修补本《诸儒鸣道集》卷七〇所载《圣传论》之目曰:“尧舜(一)、禹(仁)、汤(学)、文王(力)、周公(谦牧)、孔子(生死)、颜子(复)、曾子(孝)、子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