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问题,不仅是对刘大夏的思考,也是对每一个时代的决策者的警示。它提醒我们,在做决策时,既要考虑当前的实际情况,也要有长远的战略眼光。因为今天的每一个决定,都可能影响明天的走向。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刘大夏的决策在当时或许被认为是明智之举,但在后世却招致了诸多批评。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评价这位"千古...
交通史专家向达在文章里痛批刘大夏焚烧郑和海图的罪恶行为,还辛辣地称其为"焚琴煮鹤的道学先生"。拜这篇文章所赐,刘大夏保守昏聩的形象一下蹿红,又被人以讹传讹,一直流传到现在,刘大夏在某些人心目中就成了焚毁郑和海图的"千古罪人"。 当然,根据现在史料的分析,基本可以判定刘大夏不是烧毁《郑和海图》的人,他只...
刘大夏的出身就不简单,刘大夏的祖籍应是山东东平,而他的十一世祖刘宝曾经在宋朝宋高宗时期担任都统制,曾经跟随着岳飞平定了杨么起义,由此可见刘大夏在弘治十五年升任兵部尚书也是颇有渊源的,不过刘大夏的十一世祖刘宝在岳飞被冤死之后辞去了官职并定居于华容,但是按照古代宗族族谱记载的尿性,这样的族谱可能也会存在一定的...
自宣德闭关锁国,再到刘大夏烧毁海图,在接下来的大航海时代中华彻底失去话语权。收复安南以影响东南亚和南海是长远利益,但战争耗费钱粮,造成人员伤亡是眼前利益。下西洋造战舰,保持在东南亚和印度洋的影响力,抓住大航海时代,是长远利益,数次下西洋浪费钱财和人力是眼前利益,刘大夏看的是眼前利益,我们以事后诸葛亮...
在整个明朝历史中,刘大夏的名字并不算响亮,甚至有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的名字,即使能够记住这名字的人,多数都会锁定一个印象:他烧了郑和千辛万苦带回来的海图……以及其它相关资料。对于刘大夏的那种行为,后世有些人将其称为“千古罪人”。 刘大夏,与王恕、马文升合称''弘治三君子'',又与李东阳、杨一清被称为'...
刘大夏几次在朝廷有海外活动、扩张时,藏起了相关资料,并说服负责人心悦诚服地放弃这些计划。 一、刘大夏其人 刘大夏,明朝人,从小就聪颖有悟性,强识有神秀。 22岁中湖广乡试第1名,27岁就考取了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历兵部职方司主事、户部左侍郎等职,后来升任兵部尚书。
刘大夏,字时雍,自号东山先生。二十岁时举乡试第一,明天顺八年(1464)中进士,先后辅佐英、宪、孝、武四位皇帝,是德高望重的四朝元老。其人做事果敢,在宫廷的改革和黄河的治理方面建立了不少功勋,深得朝野称誉。这样一位功勋卓著的重臣,为何后世认为他是千古罪人呢?明英宗天顺年间(1477年),宫廷中爱好宝...
479、千古罪人刘大夏陈策有航海图,三宝太监下西洋的航海图他有。 但经过深思熟虑后,陈策没有拿出来。 如果现在他拿出来,会招惹很多麻烦,刘大夏未必不会说是陈策偷了航海图,未必不会再找其他借口。 为了避免纠缠扯皮,陈策打算等确定下西洋后才将航海图送给弘治皇帝。 他刚提出下西洋,刘大夏便反应如此激烈, 他...
刘大夏生于1436年,也就是郑和第七次下西洋(1433)结束后的第三年,非常有才华,甚至有神童的名号,而且人也非常有能力,做官做到过兵部尚书,死后被追赠太保,这是文臣的最高荣耀之一了,在当时也做了非常多的实事,受到了地方百姓的拥戴。 但这个人是坚定不移的文官利益集团代表,生于湖南,家里就是湖南的士绅地主,也是...
原本大明可以拥有另一条比丝绸之路更伟大的航线的,刘大夏不但断了这航线,更是让中国从此没有了世界的海上争霸权。 2023-04回复赞 夏歌家_灭茶苦茶 刘大夏只是目光太短浅了,谁又能料到海外的资源。再加上郑和下西洋确实劳财伤民。但是绘制出了海图确实是值得的。 2019-10回复22 4uis6q8hdl01roznpbpm 回复 @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