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墉(1720年-1805),字崇儒,号石庵,是山东青州州府诸城人,有丰富的文学创作经验。著有《书法菁华》、《石庵诗集》等。刘墉的艺术成就,一部分是由于他的家庭背景,祖辈做官,刘墉从小就受到书香的熏陶,他在编写《书法菁华》时,曾有一段自序,说自己“自幼爱书”。刘墉书法 刘墉是一位政治人物,一位书法家。
无论是正史记载,还是民间传说,刘墉都算是“知名人物”。其实,在书法史上,刘墉也是一个不得不提的名字。刘墉(1720—1805)字崇如,号石庵,山东青州府诸城人。著有《石庵诗集》《书法菁华》等。刘墉艺术上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源于深厚的家学渊源,祖上世代为官的刘墉自幼便接受着书香熏染,他在编撰《书法菁华...
刘墉书法墨迹(中) | 行书临古帖,作于1787年 刘墉(1719年-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 书法造诣深厚,是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 局部 老翁
到了七十岁以后,刘墉的书法造诣达到了顶峰,风格成熟,尤其在行草方面表现突出。这一时期,他孜孜不倦地临习古人作品,如《万岁通天帖》、《淳化阁帖》、《绛帖》和《汝帖》等,这些作品展现了他深厚的书法功底和超凡的创作能力。刘墉书法的骨力源自于他多年潜心临帖的深厚功底,尤其是在晚年依然坚持不懈地临摹,这...
刘墉一生书法曾经数度变化,年轻时珠圆玉润,中年笔力雄健,到晚年则趋于平淡。刘墉善书,不随俗,初从赵孟、董其昌入手,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中年后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后来,他又追踪汉魏六朝,与当时呈现书法新面貌的金农、郑燮等书法名家相应,起了承前启后的...
刘墉(1719年 - 1804年),字崇如,号石庵,清朝政治家、书法家,大学士刘统勋长子。祖籍安徽砀山,出生于山东诸城。清代著名的帖学大家,因为他的书法善于使用浓墨被世人称为"浓墨宰相",清代四大书法之一。 清代四大书法之一刘墉书法欣赏 刘墉《临颜真卿送蔡明远叙行草轴》 刘墉《录杜甫赠李白诗页》纸本行书 刘墉《...
导读:提到书法创新,清朝的刘墉绝对是最典型的一位,他的书法,无论是形式上,还是在神韵上,都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既有古法的呈现,又有个性的表达,同时,还有明显的时代特点,虽然不是很突出,但是也突出了强烈的个性,最让人感到意外的是他的小楷,曼妙多姿,钟繇味足。“清四家”之一刘墉,被誉为“...
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刘墉,自然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而且从小就饱读诗书,才华出众,他能够取得后来的成就,可以说,一方面来源于深厚的家学,另一方面也得力于祖上的熏陶,这也为他后来的成材,奠定了扎实的基础,从他的书法作品上看,其书法是有一定的高度的,在“清朝四大书法家”中,可以说是名列第一,他...
刘墉,清朝书法大家,其书法作品独具魅力。观其作,用笔凝重果决,每一笔力透纸背,似蕴含无尽力量。起笔处沉稳笃定,如泰山之镇,不见丝毫犹豫;行笔时线条凝练,虽凝重却不失灵动,犹如蛟龙蜿蜒于云海,墨色在纸上晕染出独特的质感。其字结构精妙,宽博而不失严谨,给人以雄浑大气之感。笔画的粗细变化自然流畅...
刘墉博通经史百家,他的书法,不随俗,初从赵孟入,法魏晋,学钟繇,兼颜真卿、苏轼及各家法帖,但他敢于创新,不受古人牢笼,貌丰骨劲,味厚神藏,超然独出,自成一家,名满天下, 政治文章皆为所掩。 刘墉的书法,初看圆软轻滑,若团团棉花。细审则骨骼分明,内含刚劲。刘墉书法之境界可以“静”、“淡”、“清”三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