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勇波研究员团队长期以来开展濒危植物的濒危机制和保护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本研究从整个被子植物和系统发育主要类群上探究了中国被子植物的多倍体频率和多倍化物种形成率的差异,从整个被子植物区系上探究了多倍体频率...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刘勇波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主流植物学期刊The Plant Journal发表了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of putative autohexaploid Actinidia delicios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polyploidisation an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对六倍体美味猕猴桃进行了CCS测序,获得了高质量的同源六倍体猕猴桃的基因...
百度百科显示,刘勇波1981年11月出生,2004年本科毕业于湖南农业大学;2004-2011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11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7-2010年就读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RA)和法国第戎大学(University of Dijon),于2010年10月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
近日,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生态所刘勇波研究员课题组在国际主流植物学期刊The Plant Journal发表了题为Chromosome-level genome of putative autohexaploid Actinidia deliciosa provides insights into polyploidisation and evolution的研究论文。研究人员对六倍体美味猕猴桃进行了CCS测序,获得了高质量的同源六倍体猕猴桃的基因...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技术成果汇编(2021年).pdf 2021年,中国环科院加强自主创新,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围绕污染治理、生态保护、低碳减排等重点领域,研发了一大批生态保护先进技术和装备,有力支撑了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为了加强科技成果推广应用,特编制了技术成果汇编,仅供社会各界与我院开展产学研合作时一般性了解使用,...
该研究解析了植物通过数次多倍化事件进化形成多倍体植物的机制,以及形成多倍体植物后适应全球气候变化的分子机制,解释了“植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的分子基础”,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保护野生种质资源提供理论依据,为生态进化基因组学开辟了新的研究范式。 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刘勇波研究员为第一和通讯作者,美国佛罗里达大学Dougl...
刘勇波 博士,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2004-2011年就读于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于2011年6月获得理学博士学位; 2007-2010年就读于法国农业科学研究院(French National Institute for Agricultural Research, INRA)和法国第戎大学(University of Dijon),于2010年10月获得生物学博士学位。简介 刘勇波,男,1981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