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播放《考古者说》第1集:刘一曼的甲骨人生从这里开始 《考古者说》 第1集 刘一曼 我在殷墟考古 00:14:38 节目看点 《考古者说》第1集:商代的统治阶级热衷于“算卦” 00:00:42 《考古者说》第1集:她与安阳殷墟的缘分 00:01:40 《考古者说》第1集:刘一曼的甲骨人生从这里开始 00:03:01 《...
本集主要内容: 2024年11月,84岁的刘一曼再次前往安阳,那里是她与殷墟甲骨的第一次“亲密接触”。安阳殷墟——中国现代考古学的摇篮,这里出土了太多稀世珍宝,最重要的就是甲骨文。(《考古者说》 第1集 刘一曼 我在殷墟考古)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所研究员刘一曼从1972年起就在河南安阳从事考古发掘,参与了第三次甲骨文的重要发现,与甲骨打了近50年的交道。2019年11月,刘一曼在国家博物馆讲述了她亲身经历的殷墟考古。 刘一曼 殷墟甲骨文的三次重要发现 殷墟甲骨文到今天大概发现了15万片,也有说16万片的,这15万片大多数都是农民私...
刘一曼先生是殷墟考古的“功勋人物”,参与和主持发掘了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殷墟历次的甲骨大发现和其他著名遗址,整理出版的《小屯南地甲骨》《殷墟花园庄东地甲骨》《殷墟小屯村中村南甲骨》《甲骨文书籍提要》《殷墟的发现与研究》《安阳殷墟郭家庄...
刘一曼:是的,第二阶段从1928年到1949年,是甲骨文研究的发展时期。 1928年“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成立考古组,由李济领导对殷墟进行发掘,从1928年开始到1937年,一共挖掘15次,其中董作宾的功劳特别大。董作宾是河南南阳人,史语所考古组开始派他去殷墟调查,看有没有发掘的价值。他到安阳以后,亲自到小屯村...
▲刘一曼在清理甲骨。 记者:甲骨文的发现对考古工作的意义是什么? 刘一曼:甲骨文的发现开启了中国学术机构进行考古发掘工作的序幕。 为了寻找甲骨文,1928年秋我国学者对殷墟进行发掘,这是第一个由中国学术机构——历史语言研究所考古组所领导的发掘,也是我国第一次对一个古代都城遗址进行的大规模发掘。
【殷墟文化丨刘一曼:走一条考古人研究甲骨之路】1973年,我参加了小屯南地的发掘,这次发掘,共发现刻辞甲骨5335片(卜骨5260片,卜甲75片),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甲骨文最多的一次。也是1936年以来殷墟甲骨文的第二次重大发现。我负责发掘的H24坑,是那次发掘出土有字甲骨最多的单位,一坑出了1300余片有...
作者简介刘一曼,女, 1940年6月生,广东佛冈县人。1962年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同年考入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攻读研究生,1966年毕业后留考古所工作,至2005年退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在安阳殷墟从事考古工作。曾参与1973年小屯南地甲骨...
【学闻】刘一曼:殷墟出土遗物遗迹与甲骨文的关联 内容提要: 主讲人简介: 刘一曼,女,1940年6月生,广东佛冈县人。196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6年研究生毕业留考古所工作。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专家委员会顾问。长期从事殷墟考古工作,曾参与19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