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国时代与早期佛教 公元前6世纪,北印度列国纷争,政局动荡,社会关系急剧变化。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公元前4世纪,这个时代被称作"列国时代"。在这一时期,随着刹帝利和吠舍大商人的社会经济地位明显上升,他们对婆罗门的宗教和种姓特权日益不满,各种新教派、新学说广为流传,佛教是其中影响最大者之一。因此,这一时期又被称作...
"列国时代"通常指的是中国战国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上先秦时期的一个阶段,大致时间为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战乱频繁,百家争鸣,各国割据剧烈,最终导致秦国嬴政建立秦朝,结束了战国时期。 以下是与战国时期相关的一些名词解释: 1.列国时代(战国时期):指的是中国先秦时期的战国时期,分裂混乱的...
---结语列国时代是印度从分散城邦走向统一帝国的过渡期,也是思想自由的黄金时代。摩揭陀的集权模式、跋耆的共和实验、释迦族的平等理念,共同塑造了南亚次大陆的政治基因。尽管列国之间征伐频繁,但政治竞争与宗教革新共同催生了独特的印度文明基因,佛教与耆那教的兴起,则为后世留下了超越国界的精神遗产。这段历史既...
公元前6~前4世纪,中国正陷入大分裂的春秋时期,南亚次大陆上分布着十六个较大的国家及一些小国,印度历史上称为列国时代(महाजनपद),十六个大国并称为十六雄国。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印度人不重视记录历史,关于十六雄国的名称和事记,主要由佛教典籍记载,因为佛陀释迦牟尼正生活在这一时期。 盎伽(...
从此之后,中国历史进入到东周时代,即春秋、战国时代。春秋时代,是强大的诸侯国国君替周天子发号施令的时代。这个时代开始的时间,是公元前770年,即周平王东迁洛邑的那一年。时代结束的时间,则是公元前476年,即周敬王去世的那一年。按说,周敬王的施政能力极为平庸,没有任何值得载入史册的功绩。但他这一死,却...
百度试题 题目列国时代 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公元前6至4世纪,印度邦国林立,被称为列国时代。当时铁器普遍使用,手工业商业发达,城市兴起,思想上百家争鸣。反馈 收藏
C. 汉武帝时期 解析:汉武帝时期(公元前141年—公元前87年)属于西汉时期,而列国时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两者时间上相隔甚远,因此选项C是错误的。 D. 明朝建立之前 解析:明朝建立之前的时间跨度非常广,包括了秦、汉、三国、晋、南北朝、隋、唐等朝代,而列国时代特指春秋战国时期,因此选项D也是错误的。
「人类经济万年史」030印度列国时代经济 印度列国时代经济 公元前600 至前324 年是次大陆古代的列国时代。公元前6 世纪初,次大陆北部有16个大国,至公元前4 世纪后期,摩揭陀除次大陆西北外,统一了次大陆北部。由于这时期列国并存,所以称为列国时代。同时,又因佛教产生于这时,所以史学上又称其为" 早期佛教时代"...
南亚次大陆由各国分立逐渐走向统一,因此称为「列国时代」 又因为佛教产生于这一时代,所以又称「佛陀时代」 这一时期南亚次大陆有20多个国家,主要有16个大国,这些国家大多是君主国,也有一些共和国,文明中心在恒河中下游。 这一时期仍然战争频繁,最终恒河中游的摩揭陀国在难陀王朝时期基本统一了恒河流域,为之后的孔...
周天子在列国相继称王的形势下,最后归于绝灭。这是中国历史上分裂最严重持久的时期之一。然而,中国重新统一的基础也就在列国兼并战争之中奠立了。经过东周时代长时期的变乱,各民族各地区的文化得到了空前的融会交流,人民要求结束分裂动荡的局面。西方的秦国凭借强大的经济、军事力量,先后兼并了东方六国,建立起中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