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张明楷出版了《刑法的基本立场》一书,吹响了我国刑法学派之争的号角。我国传统的刑法理论主要受苏联的影响,几乎无所谓不同学派的存在,学者们也大多欠缺明显的立场意识。但张明楷积极推动刑法学派之争,他认为,刑法学只有在争论中才能进步,学派之争可以将理论研究引向深入,可以使刑事立法更为完善,使刑事...
在我看来,所谓要思考并记住刑法的那张脸,是指在解释刑法、适用刑法时, 必须在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内,充分考虑案件的各种因素,满足各方的不同需求,实现刑法的多种机能,但这又是相当困难的事情。 刑法第 120 条之五规定:“以暴力、胁迫等...
这是刑法学的艰难之处,也是刑法学的魅力所在,更是学习刑法学的乐趣所在。可以说,刑法学就是人类智慧的高峰,也是每个人都应该攀登的高峰。为了和你一起攀登刑法学这座高峰,我在本书设计了 100 个具体的问题,它们既具有普遍意义,也具有现实价值,并且我会尽可能通过案件来拆解刑法的思考过程,希望本书能带你体验深度...
一、刑法的解法典化 一般认为,解法典化(Decodificazione)一语系由意大利民法学者那塔利诺·伊尔蒂在其《解法典化的时代》一文中首次提出,这一概念是伊尔蒂对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意大利民法典变迁的一种描述。按照民法学者的说法:“解法典化,以存在民法典为前提,主要是一个描述性概念,即民法典被一些民事特别法、法官...
出面约请陈兴良教授、张明楷教授和我三人围绕“刑法典编纂:基本理念与技术设计”这一主题进行深度对话,对法典编纂的目的、意义,我国刑法立法的过程、刑法典编纂的理念与技术,刑法典编纂与总则立法,刑法典编纂与分则立法,刑法典的出台时机等诸多问题进行讨论,期望我们就刑法典的再法典化问题的相关讨论有助于推进刑法立法...
A成立抢劫罪,系刑法第263条的一般抢劫,而非刑法第269条的事后抢劫。工作人员B要求A补票的行为,是在对A主张主办方应有的债权,A拒不补票是为了不履行债务。A为了逃避债务而对B使用暴力,是抢劫行为,抢劫的对象是主办方的债权。对A直接认定为抢劫罪即可,而非转化型抢劫(事后抢劫)。59、乙被逮捕后,其随身携带的物品...
【作者简介】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 刑事立法是将正义理念与将来可能发生的事实相对应,从而形成刑法规范刑事司法是将现实发生的事实与刑法规范相对应,进而形成刑事判决。作为解释者,心中当永远充满正义,目光得不断往返于规范与事实之间。唯此,才能实现刑法的正义性、安定性与合目的性。
《刑法修正案(十二)(草案)》将《刑法》第390条第1款修改为:“对犯行贿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罚金;因行贿谋取不正当利益,情节严重的,或者使国家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这就避免了行贿罪与受贿罪的前两档法定刑轻重倒置的不公平现象。
张明楷,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内容摘要 犯罪故意中的明知,是指知道、认识到、预见到,不应承认明知与预见的区别,也不应将明知限定为明确知道或者确切知道。虽然司法解释明文规定“明知是指知道或应当知道”,刑法理论也一直将“应当知道”补正解释为推定行为人知道,但“应当知道”的规定不仅存在逻辑缺陷,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