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过于自信的过失。 又被称为有认识的过失,是行为人已经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行为人在已经预见危害结果的同时还实施该行为,是因为行为人凭借一定的主客观条件,相信自己能够避免结果的发生,但所凭借的主客观条件并非真实可靠:过高估计自己的主观能力、不...
一、《刑法》中的48个过失犯罪有哪些 过失犯罪的罪名有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过失破坏广播电视设施、公用电信设施罪、重大飞行事...
有下列罪名:1.失火罪.2.过失决水罪.3.过失爆炸罪.4.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5.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6.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7.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8.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9.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10.重大飞行事故罪.11.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12.交通肇事罪.13.重大责任事故罪.14.重大责任事故罪.15.强令...
有下列罪名: 1.失火罪. 2.过失决水罪. 3.过失爆炸罪. 4.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5.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6.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7.过失损坏交通设施罪. 8.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9.过失损坏易燃易爆设备罪. 10.重大飞行事故罪. 11.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 12.交通肇事罪. 13.重大责任事故罪. 14....
刑法中过失犯罪主要包括疏忽大意的过失和过于自信的过失两种。 法理分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这表明,过失犯罪需要满足两个条件:一...
在我国《刑法》中,常见的过失犯罪包括:1. 疏忽大意的过失,此类犯罪者应预知其行为会产生不良后果,但因疏忽未曾预见,最终导致了该结果;2. 过于自信的过失,也称有认识的过失,这类犯罪者明知其行为可能引发不良后果,却轻信可以避免,最终导致了该结果。
刑法中大多数罪名都没有过失犯罪,只有少数几个罪名规定了过失犯罪。这些过失犯罪包括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等。除了这些罪名外,其他罪名都属于故意犯罪。 按照《刑法》规定,下列人员犯罪的,应当或者可以从轻处罚: 1. 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 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
过失犯罪在刑法中包括多种具体罪名。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从罪名中可直观判断为过失犯罪的,例如: 过失爆炸罪; 过失损坏交通工具罪; 过失损坏电力设备罪; 失火罪; 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 过失决水罪;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犯罪哪些罪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115条:【失火罪】【过失决水罪】【过失爆炸罪】【过失投放危险物质罪】【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放火、决水、爆炸以及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或者以其他危险方法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
刑法中过失犯罪有哪些种类 一、刑法中过失犯罪有哪些种类 1、疏忽大意的过失。 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 应当预见的前提是能够预见:需要考虑行为人的知能水平、行为本身的危险程度以及行为时的客观环境。应当预见的内容是法定的危害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