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读山海经(其十)陶渊明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相关知识点: 试题来源: 解析 【赏析】本诗原为《读〈山海经〉》诗的第十首,诗中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的坚强斗争精神,寄托着诗人慷慨不平的心情和意愿。诗中所写的“精卫”和“...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此二句,概括了刑天的神话故事,亦极为简练、传神。《山海经·海外西经》一:“刑天与帝至此争神,帝断其首,葬之常羊之山,乃以乳为目,以脐为口,操干戚以舞。”干,盾也;戚,斧也。刑天为复断首之仇,挥舞斧盾,誓与天帝血战到底,尤精贵者,其勇猛凌厉之志,本是始终存在而不精...
阅读陶渊明的《山海经》,对此诗进行赏析。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
诗词赏析: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意思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的意思 刑天失败仍挥舞盾斧,刚毅的精神始终存在。 《读山海经十三首》之十 陶渊明 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 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 赏析 诗人...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意思是刑天与天帝争神位失败被斩首,但他并未屈服,而是以乳头为目,肚脐为口,继续挥舞着盾斧。这句诗描绘了刑天不屈不挠、永不言败的精神。诗人借此表达了对精卫、刑天虽死无悔、猛志常在的斗争精神的赞扬,同时也寄托了自己少壮时代的济世怀抱,以及对当时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复仇雪恨的...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可待。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这里用的是炎帝的小女儿游东海溺死而变为精卫鸟的典故,意思是精卫鸟常衔西山木石来填海。B.“刑天舞干戚”中的“舞”字用得生动传神,活灵活现地刻画出了一...
当然是褒扬。是借歌颂精卫、刑天坚强不屈的复仇精神,来抒发作者壮志未酬的愤慨。鲁迅先生说此诗是金刚怒目式的作品。
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辰讵①可待! 注解:①讵 j) :岂,难道 《读〈山海经〉》中的陶渊明和《归去来兮辞》中的陶渊明有什么不同?请结合诗歌具体比较赏析。 ___ 答案 答案: 解析: 《读《山海经》》一诗利用古代神话传说,在“精卫”与“刑天”身上看到他们...
诗的前半部分,歌颂了精卫和刑天.“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精卫是炎帝少女死后化为的精灵,虽然身小力薄,却常西山之木以填于东海.“微木”与“沧海”是一组多么强烈悬殊的对比,以微木填海何时方可填平?一如愚公一担一石之移山.但诗人歌颂的是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与矢志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