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一大分支,主要研究社会总产品或国民收入如何在各阶级、集团或生产当事人之间进行分配的问题,阐明决定分配的规律、分配的职能及其社会后果。 系统的分配理论始建于古典政治经济学时期。古典学派重视分配,把它作为政治经济学的主题。古典分配理论的特点是,运用剩余方法来考察国民收入在社会各阶级主要是工人与资本家之...
分配理论以生产要素(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的边际生产力为基础,通过要素价格决定收入分配。工资对应劳动贡献,利息反映资本使用成本,地租体现土地稀缺性,利润则衡量企业家风险承担能力。在完全竞争市场中,要素报酬由市场供求自动调节,形成初次分配格局。这一过程中,生产要素所有者根据各自贡献获...
第八章分配理论 1 第一页,共36页。 一、分配理论概述 1.生产要素 为进行生产和服务活动而投入的各种经济资源叫做生产要素。 (1)原始生产要素的所有者是消费者,目的是为了实现效用最大化。包括四种: 将要素分为两大类: 劳动 企业家才能 资本:包括机器厂房工具等生产资料。 土地:包括土地、河流、森林、矿藏、野...
国民收入分配理论,将国民收入的分配划分为:初次分配、二次分配、第三次分配。社会财富的分配必须兼顾公平、公正和效率原则,这就要求我们制定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政策措施,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同时深化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提高城乡居民,特别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
马歇尔认为,在正常的均衡条件下,劳动的供给相对它的需求会保持这样的关系,给予劳动的报酬足以补偿其成本。在相对比较短的时期内,工资的变动常随产品售价的变动而变动,而不是在产品的售价变动之前首先变动。马歇尔的工资理论,重复了前人已经重复过多次的理论:工人从工资中取得了他们应当取得的一切。利息是资本的均衡...
分配理论是经济学中研究如何在社会成员间分配经济资源,特别是收入和财富的理论。它关注的是经济体系中各种生产要素(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等)如何参与收入分配,以及分配结果如何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公正。以下是分配理论的一些关键要点: 要素价格理论: 生产要素的价格,如工资(劳动收入)、利息(资本收入)、地租(...
分配理论的目标是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它涉及到生产、交换、消费等经济活动的各个方面。分配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们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基于劳动价值和土 地价值的分配理论,认为劳动和土地是最基本的生产要素,它们的价值 决定了商品的价值。02 新古典...
分配理论主要关注生产成果如何在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以实现社会经济 效率和社会公平的平衡。 分配理论的核心问题是如何确定生产要素的价格,以及如何根据这些价格将生产成 果在不同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进行分配。 分配理论的发展历程 01 02 古典经济学时期 古典经济学家们如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提出了基于劳...
《分配学》理论介绍 作者:韩妙第 作品提供:艺术家 日期:2022年12月30日 一.权益性 权益指的是分配机制能够带来的收益。因此,权益(Equity),在会计学上权益就是指资产。属于所有人的权益叫做所有者权益,属于债权人的权益叫做债权人权益。所有者权益又是指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两者总称为权益。
马歇尔的分配理论主要是以供求论作为基本分析工具。他认为,各种生产要素如工资、利息、地租和利润等报酬,不仅是个别劳动、资本、土地和组织的报酬,还关系到整个国民收入的分配。因此,不能只研究个别工业、企业或个人的局部均衡,特别在涉及整个经济体系的分配时,长期分析就显得更为重要。此外,分配必然关系到个人报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