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汉语_分巡道: 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分巡道的意思是:古代官名。唐代遣使分道出巡,称为分巡某某道。明代于按察司之下设立按察分司,其长官负责监督、巡察其所属州、府、县的政治和司法等方面的情况,谓之“分巡道”,皆戴按察副使或佥事等衔。清初仍之,乾隆时裁衔存官,代表巡抚分巡其地。
历史官职> 分巡道 官名。即“巡道”。 官名。简称巡道,明清时设置。分巡之名,始于唐代,唐代遣使分道出巡,当时称为分巡某某道。明初,恐府县官贪鄙不法,故于直隶府州县设巡按御史,各按察司所属设试佥事,旋裁撤试佥事,改按察分司为四十一道,这是分巡的开始。后以按察使副使、佥事分巡一定地方,专掌刑名,称...
成语(Idiom):分巡道 发音(Pronunciation):fēn xún dào 基本含义(Basic Meaning):指分开巡逻的道路,也比喻各自负责的领域或职责。 详细解释(Detailed Explanation):成语“分巡道”源自古代巡逻制度,当时官员或士兵需要分散巡逻,以确保治安和安全。后来,这个成语引申为各自负责的领域或职责,表示各自分工明确,各尽其责。
有清一代对于道的设置也没有统一的规定,按照《光绪会典》的记载,全国共设分守道20人,分巡道72人、直隶海关道1人。长期以来,道的设置具有很大的变数,且有一定的随意性。因此道员的品级在乾隆十八年之前也不固定。有五品、从四品、四品、三品,但这个时期道员一般都有兼衔,其主要职责要视兼衔而定。道与府...
分守道和分巡道的区别在于:分守道是布政使司衙门派出驻守某一地方者;分巡道是按察使司衙门派出巡查某一地方者。分守道主管钱粮,分巡道主管刑名。不过乾隆朝以后,分守道、分巡道的定义已经很模糊了,工作性质差别较小,我们很难从工作职责上进行区分。专职道顾名思义,就是主管某一方面事务,比如粮储、河道、盐政、...
清朝的道员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专责道员、分巡道员和分守道员。专责道员是指负责某些专项事务的道员,如盐运、河工、粮储等。分巡道员是指按察使司下设的分巡各府州县的道员,其职责是监察地方政务和民情,并向按察使报告。分守道员是指布政使司下设的分守各府州县的道员,其职责是协助布政使处理地方政务和民事,...
而分巡道则由按察使司的官员担任,负责地方的司法和监察事务。两者在实际运作中常常有交叉,例如分守道有...
由于分巡道、分守道属于派出机构,与知府等地方官员的权力划分一直是糊涂账,双方都很不满。到了满清乾隆...
吉林省省级行政管理之始---吉林分巡道设立 吉林分巡道于光绪八年五月二十日(1882年7月5日)奉到殊批,是月二十二日(7月7日)正式添设,道署设在吉林府城,与吉林将军衙门同城。 吉林分巡道系民署机构,隶于吉林将军衙门,主要职能是:代替吉林将军定期巡察地方;管辖新设、改设的府、厅、州、县,一切政务由其承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