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达加斯加当地时间8月3日一早,家住塔那那利佛市区的小伙齐拉维那,照例在报摊上买了一张《午报》边走边看,很快被关于中国杂交水稻的整版报道吸引了,这篇报道的来源,正是湖南日报社大型融媒体报道《出海记·走进非洲》。马达加斯加《午报》整版转载《一粒种子 万里遐征》。国际传播,海外落地。8月份以来,湖南日...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但只有实现本土化才具有真正的生命力,实现农业援外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张立军说,公司在安巴通德拉扎卡市的制种基地,支持马达加斯加每年生产杂交水稻种子100吨,马达加斯加也是非洲首个实现杂交水稻种子本土化生产的国家。为了更加系统地支援非洲提升粮食生产水平,中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
在金属结构车间,“大国工匠”、中国水电八局高级技师刘杰手持焊枪,给新入职的普工演示操作。莫夫卡等5名技工担任工长,各组一个班,每班10人,再分组培训。莫夫卡是刘杰在麦特隆大坝项目时带的“非洲徒弟”,如今成了当地乃至南非争相聘请的高级技工。莫夫卡这样的“非洲徒弟”,刘杰带出了40多名。“如果高地...
7月6日,中国记协网推出报道《湖南日报社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国际传播报道》,以下为报道原文:跨越山海,万里奔赴。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之际,湖南日报社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国际传播报道,12名记者首次踏访非洲热土,触摸新丝路的脉动,讲述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
扎根非洲,共谋发展、互利共赢,这是湖南基建力量“出海”的心声。3月底,科托努雨水整治项目进行了一次大规模招聘,投简历者众。湖南路桥在贝宁声名鹊起,他们大量招聘当地员工,为当地创造了众多就业机会。目前,科托努雨水整治项目中方人员只有34人,当地员工460多人,高峰期当地员工超600人。为有序、和谐调动大家的...
湖南日报5月30日讯(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近日,“中国好故事”地域特色文化网络国际传播案例征集展播活动评选结果正式发布,来自全国各省(区、市)的100部作品入选精品案例。其中,湖南日报社大型融媒体报道《出海记·走进非洲》入选。2023年6月,湖南日报社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融媒体报道,报道团队踏访...
节目简介 出海记·走进非洲 播出:芒果TV 主持人:未知 地区:国内/ 国际 类型:社会/ 湖南新闻 简介:《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融媒体报道,12名记者首次踏访非洲热土,触摸新丝路的脉动,讲述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行动的故事,展示中非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
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一家两代,三人援非。在“高山王国”,我们见证,绵延中非情。敬请关注,6月26日,《出海记·走进非洲》之《两代三人,情系非洲60载》。策 划:朱定 统 筹:李伟锋 周月桂 曾益 执 行:彭可心 摄 影:易昂 曾冠霖 后 期:周林熙 视 觉:周圆 出 品:湖南日报社 ...
华声在线6月18日讯(全媒体记者 周月桂)踏访非洲热土,触摸新丝路脉动。6月19日起,湖南日报社连续推出“出海记·走进非洲”大型融媒体报道,讲述湖南打造内陆地区改革开放高地行动的故事,展示中非合作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今年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也是第三届中非经贸博览会举办之年。10年间,共建“...
跨山海之远,走共赢之路。一个个中非企业通过Kilimall等电商平台,持续拓展“一带一路”沿线市场,中国商品与非洲好物通过“云端丝路”上演“双向奔赴”,见证中非务实合作、携手共进的美好图景。4月22日,记者行走内罗毕街头,一张张巧克力色的面孔绽放微笑,英语和斯瓦希里语在耳畔交错,时髦的年轻男女步履匆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