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出土文献的主要类型 出土文献的类型丰富多样,每一类都蕴含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信息。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出土文献类型,它们共同构成了我们了解古代社会的多彩画卷。 1. 甲骨文 甲骨文,作为商代晚期至西周早期的一种文字,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刻的内涵吸引了无数研究者的目光。这些刻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内容涉及祭祀...
本书是2010年中国人民大学博物馆入藏的新疆和田(古代于阗)出土的13件粟特语文书的释读整理成果。这批文书不仅是近年来国内所出粟特语文献中数量最多的一批,也极富研究旨趣。文书内容包括经济文书、书信等世俗文献,年代约在8世纪末,为了解唐朝在西域统治末期在安西四镇活动的中亚粟特胡人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文...
这些出土文献丰富了古文献的内容,解决了某些学术上悬而未决的问题,重写了中国古代学术史,为考证古书的时代及真伪、校补古书讹脱、释读古书文义提供了可靠的最新依据,促进了汉语言文字学的发展,为研究战国文字、秦汉文字提供了大量素材。与此同时,出土文献为...
其中出土了竹简文献有《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六韬》、《尉缭子》、《管子》、《晏子》、《墨子》等。二号墓,出土《汉武帝元光元年历谱》竹简32枚。每简长69厘米。是西汉实用日历,也是迄今所知的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古代历谱。《孙子兵法》与《孙膑兵法》竹简同时出土,这是我国、也是世界军事史上一件大事...
通常所指的出土文献则近指现代以来地下考古发现的古代文献。出土文献整理 现代以来出土文献的概况:1899年开始绵延整个20世纪的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整理。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及随后陆续被发现的大量敦煌文书。20世纪初东西方探险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大量西汉以来墓葬纸质文书,统称“敦煌吐鲁番...
第二,秦始皇“收天下兵”。秦王政继位后,对兵器的管控愈加严格。《史记·秦始皇本纪》载,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收天下兵,聚之咸阳”。当时已是秦统一六国之后,《史记》作为传世文献,对秦始皇“收兵”时间记载较晚。出土文献表明,早在此前十几年,秦王政已有“收兵”举措。 《岳麓书院藏秦简(陆)...
所谓出土文献或传世文献,只是一个简便的称呼,是就材料的外在形式而言,与其内容在史料学意义上的价值无关,应该在同一个层面上平等审视出土文献与传世文献之间的异同。在这个基础上重新审视“二重证据法”就可以发现,陈寅恪概括为“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遗...
“中华史册——新疆出土文献展”共分简帛文书、纸质文书、碑刻墓志、研究保护4个部分,展出文物150件(组)。新疆文博院副院长、新疆博物馆馆长于志勇介绍,出土文书是新疆博物馆的馆藏特色之一,因为文书属于有机质文物,保存下来需要特殊环境和条件。新疆文书多出土于古楼兰、和田、吐鲁番等地,这些地区气候干燥,加上...
出土文獻(即:出土文献)(不收版面费审稿费)(原:出土文献(集刊)) (官网投稿) 简介 《出土文献》(季刊),前身为2010年创刊的同名CSSCI来源辑刊,为出土文献领域首份正式出版发行的学术期刊,是本领域重要的专门性学术刊物。主要栏目:出土文献新发现、书评、海外汉学、学术札记等。 本刊为:AMI核心(2022版), CSSCI...
因为他们深知,出土文献之于历史研究具有无可估量的价值。我国古代即有以青铜器铭文和石刻碑碣等为研究对象的金石学,它由北宋欧阳修开创,历经数百年,在清代乾嘉学派手上蔚为大观,涌现出钱大昕、毕沅、翁方纲等一众大师。不过,金石学的宗旨是“证经补史”,即证明儒家学说,为正史查漏补缺。这意味着它从根本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