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①潘鬓②消磨。最是仓皇辞庙③日,教坊④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注】①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②潘鬓:指代中年鬓发早白。③庙:宗庙。古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之处所。④教坊:古官署,司宫乐。(...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回首往事,最不堪忍受的场景,就是在准备出降、匆忙辞别太庙的时候,教坊的乐师们吹奏起别离的歌曲;而李后主不禁流下眼泪,面对那些昔日陪伴他共度欢娱生活的宫娥。教坊的音乐是李煜平日里所钟爱的,然而此时的笙歌已经不能给他带来欢乐,这种情感正像他在《望江南》...
“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译为“最使我记得的是慌张地辞别宗庙的时候,宫廷里的音乐机关、教坊的乐工们还奏起别离的歌曲,这种生离死别的情形,令我悲伤欲绝,只能面对宫女们垂泪而已。”从内容上看,“我”仓皇的辞别,说明了当时情形的混乱,李煜率领亲属、随员等四十五人,“肉袒出降”,...
“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出自唐朝诗人李煜的古诗作品《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之中,其古诗全文如下: 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 【注释】 ⑴破阵子:词牌名...
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的意思是指某人曾在某种情境中,多次亲眼目睹战争的惨烈和痛苦,内心深感悲伤,而面对宫中的侍女时更是情不自禁地流泪。这种情境反映了深深的哀愁和痛苦。1. 明确答案:这句表达描述了一个人在经历或目睹战争后,面对宫廷中的侍女时,情不自禁地流泪的情景。其中,“几曾识干戈...
答: (2)作者为什么在“仓皇辞庙日”落得一个“垂泪对宫娥”的伤 心结局?这样写用意何在? 答: 答案(1)表达了作者的亡国之恨。上阕前四句的表现手法有: 铺陈、夸张、比喻等。前两句写建国前后四十年,拥地纵横三千里, 势鼎盛,雄冠当时;后两句写凤阁龙楼,玉树琼枝,足见国力殷实, 财物丰饶。上阕前四句描述...
“几曾识干戈”出自五代李煜的《破阵子》。“几曾识干戈”全诗《破阵子》五代 李煜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作者简介(李煜)李煜,五代十国时南唐国君,961年-975...
垂泪对宫娥。[注释]:①烟萝:形容花木繁茂,蓊郁如云烟。②沈腰:出自《南史·沈约传》,后用沈腰指代人日渐消瘦。③潘鬓:出自潘岳《秋兴赋序》,后以潘鬓指代中年白发。相见欢李煜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钓。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1)诵读《破阵子》上阕“几曾识干戈”一句...
垂泪对宫娥。注释:沈腰:腰围减损。潘鬓:指中年鬓发早白。庙:宗庙。古帝王、诸侯或大夫、士祭祀祖宗之处所。教坊:古官署,司宫乐。宫娥:宫女。小题1:词中哪两句最能表现作者被俘的含悲饮恨生活?(2分)小题2:上阕最后一句“几曾识干戈?”在整首词中起什么作用?(2分)小题3:宋苏轼在《东坡志林·卷四跋...
该句词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牌。解释:句子来源与作者背景 “几曾识干戈,垂泪对宫娥。”这句话出自南唐后主李煜的作品。李煜是南唐的最后一任皇帝,因才华出众,被世人誉为“诗才风流”。他不仅善于诗词创作,其诗词作品反映了亡国之痛与个人情感的深沉交织。他的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