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血报告单主要涵盖了以下几个关键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以及D-二聚体(D-Dimer)。以下是对这些指标的解读: 1、凝血酶原时间(PT):这是反映血浆凝血酶原转化能力的一个指标,主要用于反映肝脏和凝血系统的功能。PT延长可能提示先天性凝血因子缺...
可以反应人体内凝血酶原水平,和血浆内凝血因子 Ⅴ、Ⅶ、Ⅹ 的水平。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查试验。临床常采参考 PT 和国际化标准(凝血活酶时间)比值即 INR 去监测、判断治疗效果。监测口服抗凝剂的用量,国内以 1.8 ~ 2.5 为宜,常不超过 3.0。 PT 延长: 1...
1、PT 延长:主要见于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缺乏,前者如凝血酶原(因子 Ⅱ)、因子 Ⅴ、因子 Ⅶ、因子 Ⅹ 及纤维蛋白原缺乏;后者主要有继发性 / 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功能亢进、严重肝病等;此外,使用肝素,血液循环中存在凝血酶原、因子 Ⅴ、因子 VII、因...
凝血功能检查是临床工作中很常见的一种实验室检查,其中涉及多个指标,每个指标代表着不同的意义,你都会解读吗? 明确凝血机制 生理性凝血机制如下图所示: 牢记各项指标含义 PT(凝血酶原时间):11~17 s。监测口服抗凝剂用量的首选指标,超过正常对照 3 s 以上为异常。在口服抗凝剂(如华法林)的过程中,维持 PT 在...
INR(国际标准化比值)是由PT衍化出的国际标准化比值,是患者凝血酶原时间与正常对照凝血酶原时间之比的ISI次方(ISI是指国际灵敏度指数)。虽然使用不同试剂PT值结果差异大,但是INR值基本一致,这样可提高结果的可比性,INR是监测口服抗凝剂的首选指标。 2.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 ...
1️⃣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范围为2~14秒,延长表示凝血因子缺乏或功能障碍。2️⃣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通常在26~36秒(仪器法)或32~43秒(手工法),延长提示内源性凝血途径异常。3️⃣ 凝血酶时间(TT):大多数情况下为14~19秒,延长可能表示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增加。
出凝血五项指标解读如下: 凝血酶原时间: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是否存在障碍。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判断患者是否发生血液系统病变,或机体内是否存在凝血因子的抑制物质。 凝血酶时间:检验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活性以及血浆中肝素的含量,临床常用这项指标指导肝素的用量。 纤维蛋白原:血液中含量最高的凝血因子,在凝血过程中有...
凝血常用指标解读.ppt,WHO推荐用传统的ELISA法 01 测定D-D的临界值为500ug/L。 02 【 临床应用】 结合临床危险度评估(PCP), D-D用于排除低/中PCP的VTE(DVT/PTE),其敏感度82%~100%,特异度32%~52%,阴性预测值99%~100%;但对高度临床危险度评估(PCP)患者,D-D的排
1、临床基础检验临床基础检验 凝血指标 确诊试验确诊试验束臂束臂 plt plt 血块收缩血块收缩 结结 果果试验试验 bt bt 计数计数 试验试验 判断判断初筛试验初筛试验筛选试验筛选试验实验项目的选择参考值男性0-5个 女性0-10个 10个为异常 意 义本实验观察血管壁、血小板的综合止血作用 1.异常提示:毛细血管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