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灶和兵,同样是被后人归为疑敌计的增灶减兵之法,又是谁发明的呢?《三国演义》第100回,诸葛亮四出祁山伐魏,司马懿施反间计令后主生疑,诸葛亮不得不退兵,因为担心魏军追击,于是令每营今日垒一千灶,明日垒两千灶,后日垒三千灶。司马懿领兵追击,怀疑蜀国是明为撤退,实则增兵,是故意设圈套引自...
“增兵减灶”和“增灶减兵”,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的两条著名计策,虽然只有字眼排列顺序上的不同,但两条计策的实际内涵和用途,却有天壤之别。两者虽然都是通过调整行军灶火的数量来迷惑、欺骗敌军,但目的截然不同。“增灶减兵”是为了故作强大,威吓敌兵,保全自己。“增兵减灶”则是向敌方故意示弱,麻痹对方...
“减兵增灶”是一个出自中国古代兵法策略的典故,其智慧与谋略至今仍被后人所称颂。这个故事发生在战国时期,主要涉及到齐国将领孙膑(又称孙武子之后)和魏国军队之间的一场较量。通过这一策略,孙膑不仅巧妙地迷惑了敌人,还成功地实现了以弱胜强的战略目标。 故事正文 战国时期,魏国势力强大,对齐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为了...
为了诱使敌军进行追击,孙膑施展了“减灶”的高招,第一天挖了10万人煮饭用的灶,第二天减少为5万灶,第三天又减少为3万灶,造成在对手追击下,己方士卒大批逃亡的假象。而实际上却在暗中增加军事力量,等对方认为得势追击,却乘机借助有利形势反击获胜。“减兵增灶”典故:诸葛亮被小人在阿斗面前进谗,阿斗一气...
【译文】 十三年后,魏国与赵国联合攻打韩国,韩国向齐国求援。齐国派田忌率军前去救援,直指大梁城。魏将庞涓得知消息后,放弃对韩国的进攻,回师与齐军对峙。孙膑对田忌说:“魏军素来勇猛,轻视齐国,而齐国又有胆怯的名声,善于用兵的人应该顺着这个态势来。兵法上讲,行军百里与敌交战会损失上将军...
增兵减灶和减兵增灶是古代作战时的一种计谋,因为古代军法“百人为卒,五人为伍”,士兵行军打仗时,每到一个地方都是按着这样的编制自己“埋锅造饭”,敌人便可以根据留下的“灶”计算你的人数。为了迷惑对方.主帅常常采用增兵减灶或减兵增灶的办法,隐瞒自己的真实情况。
孔明减兵增灶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在《三国演义》第一百回中,孔明收得胜之兵,回到祁山时,永安城李严遣...
美联储降息未定,是“增灶减兵”的障眼法,还是伺机而动回马枪?2024年10月10日夜间,美国公布了CPI数据,虽然延续了降低的趋势,但是,正如很多分析人士所料,高于普遍的预期。市场预期为2.3%,而公布的数据达到了2.4%。这种情况下,加上10月初公布的炸裂的非农就业数据,基本扼杀了11月份降息50个基点的概率。...
孙膑减灶增兵,诸葛亮增灶减兵,虚虚实实 ,诱敌深入。高明的操盘一定是股东户数越来越少,但筹码却可以越来越均匀。牛逼 截止2022年11月30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87万户,较上期(2022年11月18日)增加41户,增幅为0.08% 截至2022年12月9日公司股东户数为4.85万户,较上期(2022年11月30日)减少204户,减幅为0.42%。
(为了让魏军以为齐军大量掉队)应使齐军进入魏国境内后先设十万个灶,过一天设五万个灶,再过一天设三万个灶。”庞涓行军三天,见到齐军所留灶迹,非常高兴,说:“我本来就知道齐军怯懦,入我境内三天,士兵已经逃跑了一大半。”所以丢下步兵,只率轻兵锐卒,用加倍的速度追赶齐军。孙膑估计魏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