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膈散主要由川大黄、芒硝、甘草(炙)、山栀、薄荷(去梗)、黄芩、连翘组成。•川大黄是凉膈散中的关键成分之一,大黄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的作用。在凉膈散这个方剂里,川大黄能将体内的热毒通过大便排出体外。因为大黄的泻下之力较强,可以有效地清除肠胃中的积热。当肠胃中有热邪积聚,导致大便干结、腹部胀满...
古方用凉膈散居多,本方加菖蒲远志,名【转舌膏】,治心经蕴热,加青黛蓝根,名【活命金丹】,治肝经风热,张洁古减去硝黄,加桔梗为之舟楫,浮而上行,治上焦诸热,便不实者宜之,不可以此方过泻而轻訾之也。 疳热凉膈散--《治疹全书》卷下 【处方】大黄、黄连、黄芩、石膏、生地、方解石、玄参、连翘、牛蒡、...
凉膈散:是膈膜下有热,才用它来凉膈,这方子是怎么组成的: 首先用了两味泻下的大黄和芒硝,大黄在黄龙汤,大承气汤都有讲过;芒硝是泻下,凉膈这热从哪里走?内积有热,比方说上焦或中焦有热,我们有药物来凉它。怎么凉,实际上是清热泻火,一个是清热解毒,一个是泻火解毒,这里就用了上焦的黄芩,中焦的栀子,清...
病情分析:凉膈散是一种传统中药复方,用于清热解毒、通便泄火,常用于治疗热邪内盛所致的多种症状。 1.组成成分:凉膈散主要由大黄、芒硝、栀子、黄芩、薄荷、连翘、竹叶、甘草等中药材组成。这些药材具有清热、泻火、解毒、通便的功效。 2.适应症:常用于治疗热邪蕴结于胸膈,导致的发热、口渴、便秘、舌红苔黄、脉...
凉膈散是中医经典清热方剂,源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以泻火通便、清上泻下为特点,主治上中二焦郁热证。其方歌通过韵文形式概括组方和功效,便于记忆,例如:“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竹叶蜜煎疗膈热,中焦燥实服之消。” 一、凉膈散组方与配伍 核心药物: 1. 大黄、芒硝:泻下通便,引热下行。 栀子...
凉膈散 凉膈散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主治上、中二焦火热证。烦躁口渴,面赤唇焦,胸膈烦热,口舌生疮,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组成与用法 【方源】《局方·卷之六治积热》凉膈散 治大人、小儿脏腑积热,烦躁多渴,面热头昏,唇焦咽燥舌肿喉闭,目赤鼻衄,颌颊结硬,口舌生疮,痰...
凉膈散 中医方剂名,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为清热剂,具有清热解毒,泻火解毒,清上泄下之功效。 【歌诀】 凉膈硝黄栀子翘 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 中焦燥实服之消 【白话解】 凉膈散由芒硝、大黄、连翘、黄芩、炙甘草、薄荷、栀子组成,加竹叶、白蜜水煎服用,主治...
病情分析:凉膈散是一种传统中药方剂,主要用于清热解毒、通便泻火。其组成及用量如下: 1.连翘:30克,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2.黄芩:15克,用于清热燥湿,泻火解毒。 3.栀子(炒):10克,能够清热泻火,除烦利湿。 4.大黄:10克,常用于泻下攻积,清热泻火。 5.芒硝:6克,具有泻下通便,润燥软坚的功效。 6.薄荷...
凉膈散 【方歌】 凉膈硝黄栀子翘,黄芩甘草薄荷饶, 竹叶蜜煎疗膈上,中焦燥实服之消。 【来源】(《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组成】大黄10g,芒硝10g(冲服),甘草5g,栀子10g,薄荷5g,黄芩10g,连翘10g,竹叶七片,白蜜少许。 【功效】泻火通便,清上泄下。
凉膈散 【来源】《外科正宗》卷二。 【组成】防风 荆芥 桔梗 山栀 元参 石膏 薄荷 黄连 天花粉 牛蒡子 贝母 大黄各等分 【用法】水400毫升,煎至320毫升服。 【功用】疏风清热,化痰利咽。 【主治】咽喉肿痛,痰涎壅盛,膈间有火,大便秘涩。 凉膈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