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展览围绕《黄河大合唱》主题展出了冼星海延安时期使用的小提琴、钢笔、胸章和《黄河大合唱》手稿等。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1935年回国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
手稿封面为黄色牛皮纸,冼星海在上面用红色铅笔写下大大的“黄河”二字。 图为冼星海在《黄河大合唱》延安手稿封面亲自写下“黄河”二字 那是抗日战争最艰苦、最惨烈的日子。1938年底,光未然25岁,率领抗敌演剧三队在前往第二战区抗日前线途中渡过黄河,目睹了黄河壮丽的景色,以及黄河船夫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被苍劲...
如图是冼星海于1939年创作的《黄河大合唱》手稿(部分),它将民间音乐形式与战斗性的群众歌曲完美结合,将西方交响乐和救亡图存的时代背景相融合,大气磅礴。这一作品旨在彰显(
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延安手稿,现存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内。音乐作品的原始手稿大多只有一部,而《黄河大合唱》却有两部。和后来五线谱版的“莫斯科版本”不同,1939年延安手稿是简谱,一共68页,虽然年代久远,字迹也有些褪色,但依然能看出冼星海谱写简谱秀丽隽永的字迹,行间工整抄录的光未然的...
我要讲述的文物是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谱曲的延安手稿,它现存放在中国艺术研究院艺术与文献馆内。这部作品的词作者光未然(原名张光年)是我的父亲。由父亲和音乐家冼星海联袂创作的这部音乐史诗,80多年来像民族精神的号角始终振奋人心,在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中经久不衰。
展览中展出的手稿《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代表作。1939年3月,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寻找谱曲灵感。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拉着词作者光未然,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时,冼星海的创作灵感瞬间被激发:“船夫号子就是黄河的声音,用它撞开...
《黄河大合唱》简谱。封面新闻记者粟裕摄影 展览中展出的手稿《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代表作。1939年3月,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寻找谱曲灵感。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拉着词作者光未然,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时,冼星海的创作灵感瞬间被...
展览中展出的手稿《黄河大合唱》,是冼星海最重要的和影响最大的代表作。1939年3月,33岁的冼星海为《黄河大合唱》寻找谱曲灵感。在延安的窑洞里,他拉着词作者光未然,让他一遍遍讲述黄河边上的故事。当讲到船夫呼喊着号子,与狂风恶浪搏斗的情景时,冼星海的创作灵感瞬间被激发:“船夫号子就是黄河的声音,用它撞开...
六天时间里,作曲家为《黄河大合唱》插上了音乐的翅膀! 《黄河大合唱》为何能成为民族史诗,让无数华夏儿女为之感动和共鸣? 纪录片《黄河大合唱80年》挖掘冼星海珍贵手稿《我怎样写黄河》,带你重新走近和真正理解《黄河大合唱》八个乐章... 节目主创: 编导:...
此外,展览围绕《黄河大合唱》主题展出了冼星海延安时期使用的小提琴、钢笔、胸章和《黄河大合唱》手稿等。冼星海是中国近现代伟大的音乐家,1935年回国后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创作了大量具有战斗性和感染力的群众歌曲,并为进步影片《壮志凌云》《青年进行曲》、话剧《复活》《大雷雨》等谱写音乐。1938年,冼星海前往延安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