辨证分析:寒邪入侵,气血瘀滞,日久化热,复感外邪,邪正相争则恶寒发热;热伤津液则口干;热胜肉腐则红肿腐溃,脓水淋漓;舌红苔黄、脉弦数为邪热内盛之象。 治法:清热解毒,理气活血。 方药:可选用四妙勇安汤加黄芪、地丁、公英等。该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止痛的功效,对于寒凝化热证的冻疮有显著疗效。痛甚者,可加...
1、寒凝血瘀证形寒肢冷,颜色苍白,继而红肿,有灼痛或瘙痒,麻木,或出现水疱、肿块,皮色紫暗,感觉迟钝或消失;舌淡苔白,脉弦细。 辨证分析:寒性收引,其人腠理则形寒肢冷,皮色苍白;寒性凝滞,气血瘀滞则继而出现皮色红肿紫暗;气血瘀滞,不能荣于肌肤则痛、痒、麻木相兼,甚则全无感觉;舌淡苔白、脉弦细为寒...
冻疮辨证论治-中医外科 冻疮因寒盛阳虚、气血冰凝所致,故治以温通散寒、补阳活脉为原则。Ⅰ、Ⅱ度冻疮以外治为主。Ⅲ、Ⅳ度冻疮要内外合治。全身性冻疮要立即抢救复温,忌用直接火烘或暴热解冻之法,否则反失生机。 ①寒凝血瘀证 证候:局部麻木冷痛,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疱,发痒,手足清冷;舌淡苔白...
冻疮辨证论治-中医外科 冻疮因寒盛阳虚、气血冰凝所致,故治以温通散寒、补阳活脉为原则。Ⅰ、Ⅱ度冻疮以外治为主。Ⅲ、Ⅳ度冻疮要内外合治。全身性冻疮要立即抢救复温,忌用直接火烘或暴热解冻之法,否则反失生机。 ①寒凝血瘀证 证候:局部麻木冷痛,肤色青紫或暗红,肿胀结块,或有水疱,发痒,手足清冷;舌淡...
冻疮的中医辨证施治方法 一、寒邪侵袭 [症状]卒感严寒,皮肤苍白发凉,继而紫红肿胀,重者上有水疱,糜烂溃疡,遇热加重,伴灼热痒痛,舌淡,苔薄白,脉紧。 [治法]温经散寒,调和营卫。 二、阳虚感寒 [症状]素体阳虚,复感寒邪,皮损暗紫,肿胀发凉,甚者溃烂滋水,伴畏寒肢冷、四末不温,舌淡胖,苔白,脉迟。
一、如何才能有效预防冻疮 有的人在冬季不注意保暖,特别是暴露在外面的手和脸容易长冻疮,很多女性体质弱,冬天阳气不足,不能给肢体末端提供足够多的热量,也会长冻疮。很快又要到冬季了,今天我们就来说说如何在冬季预防冻疮。 初冬时节,经常搓手,搓容易产生冻疮的部位 ...
冻疮的中医辨证医治冻疮以手臂、足背、耳轮、脸颊等处出現肿胀发冷、发痒痛疼,乃至肌肤紫暗、破溃为具体表现的肠痈类病症。那麼中医学是怎么治疗冻疮的呢?下边为大伙儿介绍一下。1、桂枝6克、赤芍12克、川芎10克、生姜3片、大枣10克、灸甘草5克、分2次煎服,每天1帖。2、川芎10克、桂枝10克、赤芍10克、细辛...
摘要: 冻疮又称"水浸足"、"冻烂疮"等,是人体遭寒邪侵袭所引起的局部性或全身性损伤.临床上以暴露部位的局部性冻疮为常见,以局部肿胀发凉、瘙痒、疼痛,皮肤紫斑或起水疱、溃疡为主要表现.关键词:冻疮 中医 辨证论治 DOI: CNKI:SUN:YTCT.0.2010-06-026 被引量: 6 ...
下列不属于冻疮中医辨证分型的是A.寒凝血瘀证B.寒盛阳衰证C.寒凝化热证D.气虚血瘀证E.气阴两虚证的答案是什么.用刷刷题APP,拍照搜索答疑.刷刷题(shuashuati.com)是专业的大学职业搜题找答案,刷题练习的工具.一键将文档转化为在线题库手机刷题,以提高学习效率,是学习的生产力
冻疮常常在暖和时因为剧烈瘙痒使人心烦意乱,严重影响患者的学习、工作和休息。采用中药外熏洗搽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当归、赤勺各12克,红花、细辛各9克,防风、荆芥、桂枝、艾叶各10克,乳香15克,生姜30克,甘草10克,白矾30克,加清水适量,煮沸5~10分钟,将药液倒入盆内,手足熏洗后浸泡患处,每日1剂,每剂熏洗两次,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