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指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从1947年至1991年间,美国和苏联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和紧张关系的时期。虽然没有直接的军事冲突,但双方通过军备竞赛、间谍活动、政治斗争、经济制裁等手段在全球范围内展开了一场长期的意识形态、经济和政治上的对抗。 这段时期的主要特点是: 1. 意识形态对立:美国代表西方资本主...
冷战(1945年至1990年)(即北大西洋公约冷战(英语: Cold War, 俄语: ХолоднаяВойна, )简单来说就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成员国)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欧集团(即华沙条约组织(华沙公约组织)的成员国)之间在政治和外交上的对抗。这个词起源于1947年4月16日伯纳德·巴鲁克在南卡罗...
另一个标志性事件是柏林墙的倒塌,它于1989年发生,标志着东西德之间的分裂结束。此后,苏联在1991年解体,冷战结束。虽然美苏两国在冷战第三阶段仍然存在紧张关系,但两国之间的对话和合作也增加了一些。冷战的消极影响和科技发展 冷战对世界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在这个时期,世界上的很多国家受到了两个大国的影响和...
冷战(Cold War)是指1946年至1991年期间,两大政治经济体系对立的国家集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阵营和以苏联为首的东方阵营——之间的对抗时期。这段时间非常有趣。在政治上,“海上霸主”英国的海上力量迅速衰落,而苏联的大海军则急剧崛起。全球海上强国的排名如今是这样的:1. 美国,2. 苏联。其后是其他国家,...
这一指导思想被称之为杜鲁门主义。杜鲁门主义的提出被历史学家普遍认为是冷战时期的正式开始。杜鲁门主义对共产主义的全面遏制,直接导致了新中国建立之后采取了一边倒的亲苏外交政策,这也明确地表达了新中国的立场。新中国实施的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是杜鲁门主义眼中的敌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亲苏外交就是与美国之间针...
在这段时期,虽然分歧和冲突严重,但双方都尽力避免世界范围的大规模战争(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其对抗通常通过局部代理战争、科技和军备竞赛、太空竞赛、外交竞争等“冷”方式进行,即“相互遏制,不动武力”,因此称之为“冷战”。 扩展资料 1、冷战给美苏双方以及东西方之间带来了长期的对峙和对抗阻碍了 全球一体化...
材料 冷战时期中日关系发展简表 时间 王要表现 1945~1952年 1950年12月,中国政府发表《关于对日和约问题的声明》,表达了缔结对日和平条约的意愿。 1951年,日本吉田茂政府参与签订《日美安全保障条约》和所谓的“日台和约”,实行敌视中国政策。 1953~1972年 中国政府通过“民间先行,以民促官,以经促政,半官半民...
综上所述,美国在冷战期间研发了大量重大的高科技,这不仅推动了人类科技发展的发展,还极大地改变了国际安全格局,为二战后的世界带来新的技术和机遇。苏联在冷战时期科技发展 此外 苏联在冷战期间的科技领域同样取令人瞩目的成就,主要表现在核武器研制、航天器以及信息技术方面。 在核武器方面,苏联在1949年成功试验...
冷战是一场没有实质性战争的对抗,但却存在着紧张的军备竞赛和意识形态的斗争。双方通过间谍活动、军事演习等方式来展示自己的实力和威慑对方。此外,冷战时期还出现了一系列的代理战争,例如朝鲜战争和越南战争等,这些战争成为了两个超级大国之间斗争的延伸。 三、冷战对世界的影响 冷战对世界的影响是深远而复杂的。首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