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作品被称为影像版的“20世纪史”,“布列松”三字更成了一种摄影风格的代名词。 ▫ 关于“决定性瞬间”这个词的来由,布列松解释说是出自红衣主教莱兹的“世间万物皆有其决定性的瞬间”这句话。他定义摄影为“拍照是在同一瞬间既认清一个事件,又对视觉上感受到的形式进行严密的安排,以恰当表达、表示该事件的...
布列松的作品,可以说是新闻摄影的经典。他拓展了摄影作为一种媒介的多种可能性。在他50多年的摄影生涯中,他用照相机拍下了不同民族的喜怒哀乐和不同地域的民俗风情,以及上个世纪中一些最具象征意义的时刻和人物:从西班牙内战到二次大战中的解放巴黎,再到后来的柏林墙倒塌。 ▲1945 Germany ▲1962 West Berlin...
1952年,布列松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出版,这本重要著作提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摄影美学——“在一秒钟的很小一部分中,以一种精确的形式呈现出某一事件的重要性,使它成为这一事件的最恰当的描述。”布列松与中国也有着深厚缘分,他曾两度来华拍摄。第一次是1948-1949年,布列松来到中国,拍摄了许多珍贵的历史照片...
布列松提出的“决定性瞬间”理论,认为生活中每一件事务都有一个关键性的时刻,当这一刻来临时,所有的元素都会排列成一个最具有意义的几何形态,也最能显示这件事最完美的样貌。这种时刻往往都是一瞬间,所以说,摄影的美感来自于对的时间、对的角度和方位,画面中任何一个元素的错位都是失败之作。如果掌握了“...
📷布列松的作品充满了情感和故事性。他善于捕捉瞬间的美,通过冻结时间的方式,将生活中的细微瞬间转化为艺术品。他的作品常常展现出人物的情感和表情,通过细腻的观察和捕捉,传达出丰富的情感和故事。他的镜头记录下了人类的喜怒哀乐,使观者能够与作品产生共鸣。
布列松的摄影哲学根植于“决定性瞬间”,即在纷扰的日常中捕捉那稍纵即逝、意义非凡的一刻。他坚信,每个事件都有其内在的高光时刻,当所有元素和谐共舞,那一刻便成为永恒。这不仅是对摄影的指引,也是写作的精髓——明确主题,精简言辞,直击心灵。决定性瞬间就告诉我们,要想清楚到哪儿拍,拍什么;在画面中把自己...
布列松1952年出版的摄影集《决定性瞬间》最初名为《抓拍的影像》是摄影史上最著名的画册之一,将布列松早年最好的作品集结成册,由纽约Simon and Schuster出版社与巴黎的Editions Verve出版社联合出版,画册的封面由法国著名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精心设计。 至于“决定性瞬间”一词的...
布列松的拍摄风格简洁了,他并不刻意追求拍摄器材是否高端,而是致力于把主要精力放在拍摄中最为本质的部分:光、影、构图和瞬间。因此街头摄影要减少对器材的过分依赖,照片拍得好不好,很多时候不是由器材是否高端来决定的,而是通过过硬的的拍摄技巧和对场景的把握来实现。街头摄影的器材以小巧轻便为原则,甚至我们...
要拍出一张好的照片,不仅需要有良好的设备和基本的技巧,还需要有敏锐的观察力和把握时机的能力。在摄影中,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就是决定性瞬间。决定性瞬间是法国摄影师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提出的一个摄影理念,他认为,每一个场景都有一个最佳的拍摄时机,一旦错过,就无法再现。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