湿地中这么巨大的碳储量,最主要是得益于它的淹水和厌氧的环境。厌氧的环境不利于微生物活动,因此微生物的降解活性受到了抑制,那么湿地中主要固存的有机质其实是以植物原材料,也就是枯枝落叶的形态所储存的。因此在湿地中,我们可能只要简单增加植被,或者恢复湿地的植被,增加它的生产力,就可以有效地进行土壤碳的封存。
结果表明,长期排水导致湿地表层bound OC占SOC的比例(以下简称“bound OC%”)在三分之二的非泥炭藓湿地中显著增加,但在近一半的泥炭藓湿地中显著减少。这一结果表明,排水诱导的金属氧化对土壤碳的保护作用(‘铁门’封碳机制)在非泥炭藓...
然而,湿地胞外酶活性对排水的响应存在极大的不确定性,明确其背后的调控机理有助于准确预测气候变化下湿地碳动态及其对气候的反馈。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冯晓娟研究组在2020-2023年,对我国30个经历了长期(15-55年)排水的湿地(包括14个泥炭藓湿地和16个非泥炭藓湿地)进行了配对采样(包括自然淹水湿地和人工疏干湿地),...
为此,我们提出了湿地的“铁门”封碳机制,它可以对抗经典的“酶栓”机制,调控土壤碳,特别是植物碳在干旱下的一个保存,这也表明碳——铁的交互作用可能是湿地中碳封存的一个关键的途径。为我们理解和预测湿地干旱下土壤碳动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
低温条件下湿地氨氮强化净化技术及其氨氧化微生物机制 2014 - 邹雨璇,祝贵兵,冯晓娟,... - 《环境科学学报》 - 被引量: 3 收藏相关文章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archaeal and bacterial ammonia oxidizers in the littoral buffer zone of a nitrogen-rich lake 2012 - Yu Wang,Guibing Zhu,Lei Ye,... - ...
为此,我们提出了湿地的“铁门”封碳机制,它可以对抗经典的“酶栓”机制,调控土壤碳,特别是植物碳在干旱下的一个保存,这也表明碳——铁的交互作用可能是湿地中碳封存的一个关键的途径。为我们理解和预测湿地干旱下土壤碳动态提供了新的理论依据。我们的“铁门”机制的论文发表以后也备受关注,而且被国内外的同行积极...
( 7 ) 湿地土壤有机碳与铁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干旱的响应, 主持, 国家级, 2018-01--2021-12 ( 8 ) 生物多样性动态监测与变化预测, 参与, 部委级, 2018-01--2022-12 ( 9 )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碳氮循环创新交叉团队, 主持, 部委级, 2019-01--2021-12 ( 10 ) 典型脆弱区生态工程气候效应及其适应...
土壤碳固存的关键过程、限制因素和增强潜力在森林、草原、湿地和农田等不同生态系统中差异显著。未来的研究应聚焦于区分不同生态系统中土壤碳固存的机制和途径,制定适应当地条件的技术方案,以增强土壤碳固存潜力,并为实现中国“碳中和”目标提供科学技术支持。
冯晓娟研究组通过大尺度野外湿地调查,结合文献数据整合分析,探究了泥炭藓对土壤金属-有机碳交互作用影响,并评估其对矿物结合有机碳(MAOC)积累的影响。研究发现,泥炭藓湿地是陆地生态系统金属-有机碳交互作用的热点地区;泥炭藓是一个高效的 “铁锈工程师”,通过活化金属氧化物促进湿地中MAOC的积累。该研究揭示了泥炭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