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答】(1)从“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这些句子中可以看出此词描写闲情难以排遣的苦闷.起句为反问,“久”强调苦闷之深之久;又是首句,有笼罩全篇之效.开端发问之后,句句都是对起句的呼应与发展.(2)诗人触景生情,看到“河畔青芜堤上柳”引起了“新愁”,“新愁...
词人在此一句词的开端先用了“谁道”两个字,“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于是下面的“闲情抛弃久”五字所表现的挣扎努力就全属于徒然落空了。 “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上面着一“每”字,下面着一“还”,字,再加上后面的“依旧”两个字,已足可见此“惆怅...
《鹊踏枝》,宋时晏殊改为《蝶恋花》,取意自梁简文帝诗“翻阶蛱蝶恋花情”。原唐教坊曲名,商调曲。又名《黄金缕》《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这首《鹊踏枝》写的是一种“闲愁”,自古词家往往先写景,后言情,此词却以一句“谁道闲情抛掷久”的问语发端,立时便将词人的满怀愁绪倾洒出来。正如唐圭...
上阕开门见山,首句用反问的句式把这种既欲抛弃却又不得忘记的“闲情”提了出来,整个上片始终紧扣首句提出的复杂矛盾的心情回环反复,表现了作者内心感情的痛苦撕咬。“谁道闲情抛掷久。”虽然仅只七个字,然而却写得千回百转,表现了在感情方面欲抛不得的一种盘旋郁结的挣扎的痛苦。而对此种感情之所由来,却又并...
B. 冯词开端“谁道闲情抛弃久”一句,虽仅七个字,却写得千回百转。句中“ 闲情”应作“男女恋情”解。 C. 刘词“百年枉作千年计”句,运化乐府古辞《西门行》“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句意,流露出人生短促,世事无常的感慨。 D. 冯词“河畔青芜堤上柳”以年年河畔草青、堤边柳绿衬托出愁情的绵远纤柔...
1【题目】【五代】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阅读答案鹊踏枝【五代】冯延巳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注】①青芜:丛生的草。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的首句对表达这种...
《鹊踏枝·谁道闲情抛掷久》原文 五代: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敢辞镜里朱颜瘦。(敢辞 一作:不辞)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译文及注释 译文 谁说闲情逸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
“谁道闲情抛掷久”,从一开头,冯延巳就没有告诉我们他所写的感情是什么,他所说的是“闲情”。诗人、词人所写的悲愁有的是一时一事的偶然事件,可以具体说明这是哪一件事情的悲愁,当事情过去了,悲愁很容易就解脱了。可是有些是性格...
冯延巳词中的“闲情”超脱了男女情爱的狭窄境界,而是伤春惜春之情、感怀身世际遇之痛,扩大了词境,这正是他高于花间词之处。“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此句是自问自答,每当春天来临,心绪惆怅一如故旧。“谁道”者,原以为可以做到,谁知竟未能做到,故以反问之语气出之,有此二字,将下文对“闲情抛掷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