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公权《冯宿碑》,是其蝉蜕前夕的作品,60岁(唐文宗开成二年,公元837年)所书的。《冯宿碑》,又称《尚书冯宿碑》、《梓州刺史冯宿碑》、《赠吏部尚书冯宿神道碑》等。王起撰文,柳公权正书并篆额。唐开成二年(公元873年)五月立于万年县(今西安市)。碑高314cm,宽104cm。楷书,共34行,行61字,碑今藏...
汉语词典 “冯宿碑”的读音是:féng sù bēi。下面我为你详细解释一下这三个字的读音及基本信息: 冯 拼音:féng 部首:冫(冰字底) 笔划:12 基本解释:姓。也有“凭依、依靠”等意思,但在此处作为姓氏解读。 宿 拼音:sù 部首:宀(宝盖头) 笔划:11 基本解释:夜里睡觉、过夜,也有“旧有的、一向有的、平素、...
【冯宿碑】册 29.3×29.2厘米。 清乾嘉拓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冯宿碑】册 29.3×29.2厘米。 清乾嘉拓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冯宿碑】册 29.3×29.2厘米。 清乾嘉拓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冯宿碑】册 29.3×29.2厘米。 清乾嘉拓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历代碑帖|柳公权 楷书《冯宿碑》 【冯宿碑】册 29.3×29.2厘米。 清乾嘉拓本。石现存陕西西安碑林博物馆。 唐开成二年(837年)。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爽利劲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神策军》...
《冯宿碑》是由王起撰文,柳公权所书,此时柳公权是60岁,此时柳公权开始摆脱前期的书法创作时,所追求的是“无一字无来处”,开始将学习的重心放在前人作品的研究和学习方面。所以有人比喻《钟楼铭》就像是柳公权所表现的宾客满堂,还觉得没有自我的统一。而《冯宿碑》,则是自家兄弟的聚会,家族相聚,血缘亲近非常...
冯宿碑文全文如下:钦惟故朝散大夫、检校尚书左仆射、太常卿、上柱国、长乐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冯宿,字拱之,赠司徒、彭城郡开国公涿之子也。先世自唐末以勇略佐太祖皇帝创业,首封徐国公。六世孙避五代之乱,家于汴州之东。忠厚继代,以文学相继。公之幼也,敏而好学,有异姿。始以词藻升为太子校书郎,...
柳公权的《冯宿碑》是书法界的瑰宝,创作于837年,柳公权时年六十岁。这块碑由王起撰写,柳公权亲自书写并篆额,字体为正书,共四十一行,每行八十三字,现存于西安碑林。《冯宿碑》的书法风格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预示着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诞生。就在此后的五六年中,《玄秘塔》和《神策军》相继问世,成为千年...
柳体《冯宿碑》楷书碑文 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使持节梓州诸军事兼梓州刺史御史大夫充剑南东川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管内观察处置静戎军等使上柱国长乐县开国公食邑一千五百户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并序) 惟唐开成元年岁在执徐十二月三日,检校礼部尚书东川节度使长乐公享年七十薨於位。天子不视朝一日,赠以天官之秩...
柳公权 冯宿碑_ 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并序)。原刻。民国拓本。拓片尺寸66.98*225.5厘米。宣纸原色原大仿真 九五品廊坊 ¥ 420.00 柳公权 冯宿碑_ 赠吏部尚书冯公神道碑铭(并序)。原刻。民国拓本。拓片尺寸66.58*223.08厘米。宣纸原色原大仿真。微喷 九五品廊坊 ¥ 395.00 柳公权 冯宿碑_ 赠吏部尚书冯公神...
《冯宿碑》(837年,六十岁) 王起撰,柳公权书并篆额,正书,四十一行,行八十三字,石存西安碑林。其书爽利快健,神采飞扬。似乎在预示一种更为精炼的“柳体”即将孕育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