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天瑜倾心与历史“对话”,却绝不沉溺在故纸堆里不问世事。他始终秉持“修身以淑世”“文须有益于天下”的理念,并以一生践行之。晚年,他不顾身患重病,尽心竭力推动长江文化的传承弘扬发展,促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办两届“大河对话”,策划“长江文明之心”及东西山水人文绿轴等城市重大战略布局。“中华民族正驾驭...
冯天瑜教授祖籍湖北红安,1942年2月8日出生,1960年至1964年就读于武汉师范学院生物系,1957年至1960年高中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1964年至1976年任教于武汉教师进修学院,197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76年至1979年在中共武汉市委宣传部工作,1979年至1994年任教于湖北...
冯天瑜先生著作几种,《三十个关键词的文化史》一书为2021年出版书目,与其学生武汉大学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聂长顺老师合著。万国通例、纷纷效法——中国史学的域外传播 中国史学编纂体例和方法、史官设置等对东亚文化圈诸国产生的影响巨大,而在东亚文化圈内,日本受中国古代史的影响颇深。日本第一部史书《日本书记》...
1月12日,极目新闻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著名历史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先生,因病医治无效在武汉逝世,享年81岁。冯天瑜先生 公开资料显示:冯天瑜,1942年生,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中心名誉主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国史学会会长、湖北省地方志副总纂。冯天瑜...
记者从武汉大学获悉,著名历史文化学家、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冯天瑜因病医治无效,于12日上午在武汉去世,享年80岁。冯天瑜出生于1942年,湖北红安人。武汉大学人文社科资深教授,长期从事中国文化史及湖北地方史研究。主要著作有《中华文化史》《中华元典精神》《中国文化生成史》《明清文化史札记》《解构专制——...
冯天瑜出身书香之家,父亲冯永轩是史学教授,早年就读武昌高师(武汉大学前身),从学著名语言文字学家黄侃,后入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第一期,师从梁启超、王国维。从小的家庭文化环境,让冯天瑜较早接触到历史文物,深受史学熏陶。冯天瑜自幼酷爱文史。小学三年级至高中期间,他随母亲住在湖北省图书馆。省图“住读八年”...
冯天瑜ß 发帖 +创建超话 超话主页 视频 相册 全部 视频 直播 p上传照片 q上传视频 1月20日1月19日1月16日1月15日动图 1月11日1月10日1月9日1月7日正在加载中,请稍候...微博精彩 热门微博热门话题 名人堂微博会员 微相册微游戏 微指数 手机玩微博 扫码下载,更多版本戳这里 认证&合作 申请认证...
冯天瑜还向杨华讲述了在日本的一个特殊仪式。冯先生60岁时到日本讲学,也是如国内一样,一头扎进当地大学的图书馆,每天第一个进去,最后一个离开,从不间断。最后临回国时,图书馆的工作人员全体夹道欢送,“日本文化研究中心图书馆的工作人员从没见过一个如此刻苦的学者。”华中师范大学中国近代史研究所罗福惠教授在...
2023年1月,中国文化史研究领域的大家冯天瑜先生逝世。冯天瑜先生提出并系统论证了“文化生态”说、“文化元典”说、“历史文化语义学”等,其代表作《中华文化史》《中国文化生成史》被誉为“新中国文化史研究的扛鼎之作”。2019年“汤用彤学术奖”评委会对冯天瑜先生的颁奖辞为:“先生处世,树德立言,以生态、元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