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城内只有冯双礼所部不到万人,且多为羸弱残破之师。不久后,吴三桂兵临昆明城下,随即对昆明发起总攻,冯双礼率军拼死守城,击杀大量清军,终因寡不敌众,只得放弃昆明,转战四川建昌地区,计划与川东的夔东十三家联合作战。但其部将狄三品见大势已去,遂勾结清军,阵前反叛,生擒冯双礼降于吴三桂。吴三桂素来欣...
当时沅州地区的清军驻防兵力仅三千余人,冯双礼指挥部队将城池团团包围,在短短一天内就成功攻占沅州,彻底消灭了守军,并俘获了清军将领郑一统以及知州柴宫桂等多名官员。随后冯双礼调转兵锋进攻辰州(今沅陵),清军将领沈永忠率领两万精锐部队紧急增援辰州战场,双方在此形成对峙局面,战事陷入僵持。1652年4月,随着李定国...
冯双礼这个名字,可能不像李定国、孙可望那么响亮,但要说起明末清初那段乱世,这绝对是个值得聊聊的人物。他的人生轨迹,就像坐过山车,从跟着张献忠闹事的“流寇”,一路干到了南明王朝的王爷,最后还成了保卫南明最后都城的司令官,这经历,放哪部戏里都够传奇的。明朝末年,活不下去的人多,他跟着张献忠。张献忠...
冯双礼是陕西绥德人,曾是明末农民起义军首领张献忠的手下将领。1644年11月,张献忠在四川自立为帝,建立大西政权,并封“大西四将”分别掌管大西军,冯双礼在艾能奇手下担任定北将军。1646年,张献忠在四川西充凤凰山被清军杀死,大西政权瓦解,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等人带着大西军残部退守云南。公元1647年,艾...
📖冯双礼,陕西绥德人,于崇祯四年(1631)率众起义,追随张献忠义军。甲申年(1644),大西国建立,冯双礼任后军府都督,隶属五军都督府,是艾能奇部将。🚀大顺二年(1645)三月初六,杨展攻打叙州,二十八日渡江,引兵攻打冯双礼,大破其军,冯双礼损失三千兵力。二十九日,城陷,冯双礼复攻,未能克敌。💥...
冯双礼本就不愿与李定国、刘文秀等老战友决裂,此时看到孙可望狼狈逃回,就不想再跟着孙可望干了。 冯双礼对孙可望进行了一番恐吓,吓得孙可望赶紧逃之夭夭,最后带着几百人投降了清军。 由于冯双礼没有参与孙可望的阴谋活动,事后,永历帝论功行赏,册封冯双礼为庆阳王。
虽然冯双礼成功移师建昌,但两军因此与清军隔绝,距离越来越远。永历十三年(1659年)四月二十七日,德安侯狄三品抓捕冯双礼投降清军。吴三桂上奏:“冯双礼附逆梗化,大军所至,不即投诚,窜迹入蜀,本当正法,但今既就擒,杀之无益,姑免死,昭朕好生之心,著押解来京安置。”又奏:“伪延长伯朱养恩、伪总兵龙海阳、伪...
冯双礼,陕西绥德人。崇祯四年(1631),率众起于陕西,从张献忠义军。甲申年(1644),大西国建,任后军府都督,属五军都督府,是为艾能奇部将。大顺二年(1645)三月初六日,杨展自永宁攻叙州,至二十八日,杨展渡江,引兵攻双礼,遂大破之;双礼损兵三千[8]。二十九日,城陷,双礼复攻之,不克。丁亥年(1647),能奇战死...
冯双礼,这位历史人物生活在明朝末年到清朝初年的动荡时期,籍贯在陕西省的绥德。他是一名活跃在明末农民起义军中的将领,隶属于张献忠的部下,且在起义军中担任了重要职务,被授予大西五军都督的头衔。张献忠去世后,冯双礼并未随其部下走向终结,而是与孙可望等其他将领一同,选择联合作战,抵抗清朝的入侵。
冯双礼是明朝末年的一位历史人物,他与白文选一道投身于张献忠领导的农民起义,成为大西国五军都督之一,与王尚礼、白文选、马元利、张化龙并肩作战。在这支起义军中,冯双礼与张献忠结下了深厚的义父关系,成为了张献忠的忠诚追随者。张献忠去世后,冯双礼追随其上司孙可望继续抗清。孙可望在乱世中自封为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