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日一般都在公历的12月21日或12月23日,因为没有固定于特定一日,和清明一样,冬至日被称为“活节”。 计算方法 冬至日期(东八区)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94,20世纪=22.60。 举例说明:2088年冬至日期=(88×0.2422+21.94)-(88/4)=43-22=21,12...
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如何确定?(中国历法是在什么时候出现的)
到了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低,影子最长;而到了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高,影子最短。经过长期的反复观测记录正午日影,确定了一年中影子最长的位置,因此确立了冬至。而两次冬至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回归年。在确定了回归年周期之后,人们把一年的时间再二十四等分,即得出了二十四节气,古人把这种方法叫“平气...
“二十四节气”最初是以北斗七星斗柄顶端的指向来确定,斗柄从“寅位”开始,然后顺时针旋转,当斗柄指向“乙位”时,为清明节气。西汉至清初采用“圭表测影”(平均时间法)划分节气,将冬至与下一个冬至之间分割为24段(每段15日),以冬至日为“二十四节气”的起点;清明节气从冬至日算起,即在冬至后第105...
《周髀算经》卷上:“故冬至日晷丈三尺五寸,夏至日晷尺六寸。冬至日晷长,夏至日晷短。”《艺文类聚》卷七七引 北齐·邢劭《景明寺碑》:“及日晷停流,星光辍运,香雨旁注,甘露上悬。”唐·方干《赠上虞胡少府百篇》诗:“日晷未移三十刻,风骚已及四千言。”元·柯丹邱《荆钗记·续姻》:“日晷渐长...
依次为:冬至、小寒、大寒、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冬、小雪、大雪。现行的“二十四节气”来自于三百多年前订立的“黄经度数法”(1645年起沿用至今),“黄经度数法”是根据太阳在回归黄道上的位置来确定节气的方法,即在一个为360度圆周的“黄道”(一年当中太阳在天球上的视路径)上,划分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