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全称毛泽东同志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简称农讲所纪念馆),原是番禺学宫,始建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坐落于广东省广州市中山四路42号,占地面积8000多平方米。民国十五年(1926年)5月—9月,在番禺学宫举办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毛泽东任所长。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存有文物...
农讲所的全称是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是一所由中国共产党在1926年创办的农民运动培训机构,旨在培养农民运动的骨干力量,推动中国农村的革命运动。下面将从历史背景、创办目的、主要活动及其影响四个方面详细展开。 历史背景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成立于1926年,正值国共合作时期。当时,中国共产党认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是广州农讲所创办100周年。广州日报策划推出《画卷中的百年农讲所》系列融媒报道,通过一幅幅画作,讲述百年农讲所故事,传承红色血脉。 第一期 被誉为“农民运动大王”的彭湃,家中坐拥“鸦飞不过的田产”,却甘愿烧掉自家田契;不仅倡议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还担任第一届、第五届主任。 本期《画...
2024年是广州农讲所创办100周年,7月3日,记者重返红宫红场旧址纪念馆,聆听讲解,追寻广州农讲所与海丰农讲所的红色印记,感悟那段激情燃烧的峥嵘岁月如何在时代变迁中历久弥新,成为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力量。 广州农讲所,全称广州农民运动讲...
农讲所正门,原为番禺学宫棂星门,是一座六柱三门石牌坊式建筑,雕有云龙饰纹,牌匾为周恩来题词“毛泽东主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纪念馆”。 番禺学宫大成门,以孔子集古代文化之大成寓义取名,为草檐硬山顶建筑,屋顶用黄色琉璃瓦,正脊灰塑之上为二龙戏珠琉璃脊,挂有番禺学宫牌匾。 番禺学宫大成门,农讲所时设为值星室。
农讲所纪念馆宣教部主任柯楚彬介绍:“这套丛刊原来准备出52种,后来出了26种,既有当时农民运动讲习所教师写的文章,也有农民运动讲习所学生写的文章。” 2023年12月26日,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之际,农讲所纪念馆镇馆之宝《农民问题丛刊》首次全套...
第一届农讲所于8月21日结业。在举行毕业典礼时,孙中山先生出席了大会,作了“耕者有其田”的训词。第一届农讲所共毕业了33名学员。其中24人被国民党中央农民部委任为农民运动特派员,分配到各地或回原籍从事农民运动。第二届农民运动讲习所 上届农讲所毕业的学员,远远不能满足广东各地农民运动发展的需要,因此,...
一、农讲所马克思主义传播的主体 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百年传播的领导核心,自诞生之日起便开始有组织、有计划、系统地推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建党初期,我们党主要是在知识分子和工人群众中传播马克思主义,随着革命运动的深入,特别是国民革命的开展,组织动员农民群众成为革命的重要任务。为此,农讲所在广州...
“了解农讲所的历史” 开园中 09:00-17:30开放(17:00停止入园) 实用攻略 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大塘街道中山四路42号 地图·周边 景点详情 查看全部 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旧址原为番禺学宫,现在也简称为农讲所,它始建于1370年。农讲所旧址中,当年的所长办公室、教务部、军事训练部、课堂、学生宿舍等均按原貌布...
第五届农讲所“有二十九个学生回去湖南各地实地工作,农民运动在湖南便萌芽起来了”,湖南农民运动之所以搞得轰轰烈烈,农讲所学员起到很大作用。第六届学员王首道毕业后被派到湖南祁阳县从事农运工作,并担任中共祁阳县支部书记。他发动群众组织区、乡农民协会,成立农民武装梭镖队。第六届学员乔国桢毕业后成长为陕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