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纯豪,李丹萍,陈耀宇 教育经历 1983.09-1987.07:牡丹江师范学院生物系,理学学士学位;1987.09-1990.07:东北农业大学农学系,农学硕士学位;1994.09-1997.07:中国农业科学院研究生院,农学博士学位;1999.10:韩国农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学习cDNA文库的构建和EST分析;2000-2002: 美国UC Davis大学, 博士后, 从事小麦基因组方面的研究...
孔秀英,研究员,1997年毕业于中国农科院研究生院,获得了遗传资源博士学位。1999年,她前往韩国进行小麦EST(表达序列标签)的合作研究;随后在2000年至2002年期间,赴美国深入研究小麦基因组学。在2005年,孔秀英入选了中国农业科学院的二级人才,她主持了多个重要研究课题,包括"973"、"948"、"转基因专...
刘旭/孔秀英研究组与孙加强研究组合作,近年来在小麦优异基因资源发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克隆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 并解析其败育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Molecular Plant, 2022);克隆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 TN1 并揭示其通过影响ABA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小麦分蘖芽伸长的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赞 分享 科研之友微信新浪微博Facebook分享链接 孔秀英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 科研之友号:24362844 科研之友人员唯一编号 2 项目 47 成果 1226 阅读 1 下载 2539 被引 17 H-指数 主页 成果 相关人员 更多
刘旭/孔秀英研究组与孙加强研究组合作,近年来在小麦优异基因资源发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克隆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 并解析其败育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Molecular Plant, 2022);克隆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 TN1 并揭示其通过影响ABA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小麦分蘖芽伸长的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博士研究生崔国庆为该论文第一作者,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刘旭院士和孔秀英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本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22YFF1002902)以及中国农科院农科英才和科技创新工程的资助。 转自:“iPlants”微信公众号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刘旭/孔秀英研究组与孙加强研究组合作,近年来在小麦优异基因资源发掘研究方面取得了一系列进展,克隆了小麦太谷核不育基因 Ms2 并解析其败育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 2017,Molecular Plant, 2022);克隆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 TN1 并揭示其通过影响ABA合成和信号转导途径促进小麦分蘖芽伸长的分子机制(Nature Communica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