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观察地上的黑猪,这种土生土长的猪种现在已经很少见了,它们基本上被白色的“约克夏猪”所取代。△80年代的农村,人们吃饭时喜欢端着碗坐在户外,边吃边聊,场景十分温馨。除了拍摄乡村的人文景观,布鲁诺还记录了许多农村日常用品,让我们一起看看,你还认得这些东西吗?△那时候的手电筒,有两节和三节电池...
这是一辆马车在山区的马路上休息。 这是一辆拉柴火的马车,从图片上可以看出是前往南京明孝陵的,道路也是在农村很少见的板油路。 这是农民用毛驴运送农村肥的吧。 这是用马车运输煤炭的。 三、农村建房也全靠人力 上面三幅图是华北的一个叫大扎公社的基层政府在组织群众建造房屋,还有很多孩子和大人一起搬运砖块。
当岁月的指针回拨到七十年代的农村,那是一个与如今截然不同的世界。对于生活在那个时代的人们来说,夜晚有着独特的韵味。当夜幕降临,仿佛给整个农村披上了一层神秘的黑纱。那个时候的夜晚没有如今的灯火辉煌,农村的夜晚显得也是格外宁静。在那个年代,有的家庭还没有通电,照明主要依靠的是煤油灯。一盏小小的煤油...
今天这组老照片,拍摄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集中记录了北京郊区农民生活的真实情景。从这些老照片上,我们能够看到当年普通老百姓生活是何等艰难。下面,一起来围观吧!图为正在耕地的农民。上世纪五十年代,由于中国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耕地普遍采用牛耕。受地形影响,现在很多农村依旧采用牛耕的方式来翻地。这种耕地方式,...
八十年代的一张老照片。在村落平整的空地上,两位大妈正专注地做着针线活计。她们身边,簌簌散落着数不清的棉花絮。宛如冬日薄雪般,笼罩在身边。大妈们手指灵活,在布料间穿梭。一针一线,缝制着暖意融融的棉被。这是一种世代相传的技艺。尽管时代在进步,但她们依旧执着于传统手工的坚持。期待农历六月,能为家人亲...
过去的人们懂满足、懂分享、懂生活再平淡的日子也能开出花来。历史的车轮总是要滚滚向前的饭场的消失,谁也说不清是遗憾还是无奈。如今,饭菜变好了可那时候的感觉再也找不回来了那个“饭菜很香,日子很甜”的年代成了无比珍贵的回忆。转自:今日头条(顽强小猫hy)原标题:《八九十年代农村吃饭老照片,隔着...
1.图为镇上卫生所的医生在给一个农村妇女打疫苗,那时候的人手臂上都会有一个疤,就是打针留下的。2.农民拿着自家手工编制的竹篮子到集市上卖。3.那时候能盖得起这种小平房的很少,要经济条件很好的农村人才能盖得起。4.图为农村一对新人结婚,亲朋好友在闹洞房。5.图为农民在田里耕田、踩水车、插秧,农村...
告别这些老照片里的场景 现在的新农村 变化可谓是天翻地覆 (△ 点击观看视频) 1978年全国粮食总产量6000多亿斤 2017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3232亿斤 是1978年的1.2倍 乡亲们再也不用为吃饭发愁 现在农林牧副渔实现协调发展 1978年农业生产以耕牛人工为主
儿时农村原始春耕,你还记得吗? 眼下即将进入春耕播种的季节,看惯了机械化大生产的你,可曾知道三十年前的春耕播种?一组老照片,让你穿越30年。 那时候还没有那么的化肥,种地全靠农家肥。 将家里攒了半年的农家肥拉到地里,一行行卸开,然后将农家肥在地里撒均匀。 接着便是用牲畜开始犁地,一般要两到...
女性抽旱烟在旧时东北农村非常常见,也是被其它地区称为:东北有X怪,大姑娘叼烟袋。图中几位老姐妹坐在火炕上围着火盆抽烟袋。炕上铺的叫炕席,后面柜子叫炕柜,炕柜上面用使用过的纸箱做一些杂物的收纳。那个年代标准的家居陈设。 ▲上图。70年代至80年代初东北农村砖瓦结构的房子还很少,多数还是这种茅草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