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五十一条规定了非法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发展林果业或者挖塘养鱼的法律责任。《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国办发〔2020〕44号)明确提出,永久基本农田是依法划定的优质耕地,要重点用于发展粮食生产,...
耕地“非粮化”整治引关注,业内:需遵循三大规律 近期,以“毁姜种粮”为代表的整治农地“非粮化”现象,引发社会关注。 然而,根据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2020年度国土变更调查和督察执法情况,占用耕地植树造绿、挖湖造景、发展林果业和挖塘养鱼等耕地“非农化”“非粮化”(下称“两非”)问题仍然突出。 日前发布的...
为了保障国家粮食生产的绝对安全,使保护耕地的成果能够真正落到保障粮食安全上,国家提出实施耕地进出平衡政策,合理控制重点耕地资源主要用于粮食生产,有效防止农用地内部结构调整造成的耕地流失。耕地进出平衡与占补平衡政策相配套,实现制止耕地“非农化”,严格管控耕地“非粮化”,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也是完善国家...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意见》提出 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倾向,牢牢守住国家粮食安全的生命线:①明确耕地利用优先序,对耕地实行特殊保护和用途管制,严格控制耕地转为林地、园地等其他类型农用地;②严禁违规占用永久基本农田种树挖塘。 《自然资源部农业农村部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严格耕地用...
农地流转过程中的“非农化非粮化”辨析 一、概述 在当今社会经济发展的浪潮中,农地流转作为一种资源配置手段, 对于优化土地利用、提升农业生产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农地流转的 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了“非农化”和“非粮化”这不仅关系到农 业生产的持续稳定,更对国家的粮食安全战略构成潜在威胁。
东北地区有大面积平原,地势平坦开阔;是温带季风气候,水热同期,利于作物生长;平原面积大,耕地资源丰富,黑土广布,土壤肥沃;农业发展水平较高,农业配套设施完善,机械化种植,效率高等。 (3)小问详解: 针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耕地“非粮化”问题,对策可从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科技人才培养和农业机械装备的普及等方面...
非农化通常指的是农用地被转变为建设用地,如用于建造建筑物、构筑物等。设施农用地虽然涉及建设,但其目的是为了农业生产,不属于非农化。法规 非粮化:非粮化则是指农用地不再用于粮食生产,而是转向其他用途,如种植经济作物、果树等。设施农用地可能用于种植非粮食作物,但这并不改变其农用地的性质。因此,设施农用地...
我国是一个土地严重短缺的国家,虽然粮食生产“十八连丰”,但是每年仍要进口超过1.5亿吨的粮食,来供养相当于一个美国总人口的人数。粮食“紧平衡”的形势十分严峻。安不忘危,在耕地种粮、农田种地的问题上,我们必须始终绷紧安全这根弦,坚决遏制农地“非粮化”“非农化”,不靠山、不靠人,就靠己。
为坚决遏制农地“非农化”“非粮化”的行为,今年6月以来,禅城区南庄镇启动“两违”治理攻坚月专项行动,在全镇掀起了整治违法用地的热潮。目前,已完成新增违法用地整改39宗,合计152.49亩。其中覆土复绿26宗,94.98亩;覆土复耕13宗,57.51亩。 近年来,随着南庄城乡融合加速发展,土地开发强度越来越高,与此同时“耕地丢荒...
农地流转是否会导致农地种植“非粮化”在学界存在普遍争议,但已有研究缺乏弥合“趋粮化”与“非粮化”争论的努力。本文通过农地流转“差序格局”概念区分了农地交易对象,并利用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中的29省农户调查数据,实证分析了农地交易对象对农地种植类型的影响,以及农地租金在其中起到的作用。结果表明,与亲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