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旉农书》强调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来看,“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粮食存储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从家庭层面看,“今岁计常用,与夫备仓卒非常之用,每每计置,万一非常之事出于意外,亦素有其备,不致...
《农书》是一本完整而系统的农学著作,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分别讲述了土地经营与栽培总论和蚕与桑的养殖,牛在农耕中的作用,陈旉开先例把蚕桑作为农书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来处理,这一想法大大影响着后来的一些农书,如元代的《农桑辑要》、《农桑衣食撮要》等,都是“农”...
《陈旉农书》强调粮食储备的重要性,从国家层面来看,“国无九年之蓄曰不足,无六年之蓄曰急,无三年之蓄曰国非其国也”,粮食存储是关系国家存亡的大事;从家庭层面看,“今岁计常用,与夫备仓卒非常之用,每每计置,万一非常之事出于意外,亦素有其备,不致侵过常用,以至阙乏”,粮食消费要有计划,在日常用度之外...
陈旉农书 (宋)陈旉 撰 万国鼎 校注 陈旉自序① 古者四民,农处其一。洪范八政,食货居其二。食谓嘉谷可食,货谓布帛可衣,盖以生民之本,衣食为先,而王化之源,饱暖为务也。 上自神农之世,斲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敎天下,而民始知有农之事。尧命羲和,以钦授民时,东作、西成,使民知耕之勿...
中国最早专门总结江南水田耕作的小型综合性农书。陈旉撰。成书于绍兴十九年(1149),其时作者已七十四岁。共约12500字,分上、中、下3卷。上卷概括地论述了南方水稻等作物的栽培,并谈到农业经营管理的要点;中卷讲述水牛的饲养和管理方法;下卷专谈桑蚕。该书具有相当完整的理论体系,书中多引经史为证,所论确有独到...
南宋农学家陈旉在所著《农书》中提出:“在十亩地上凿陂塘二三亩,以所起之土筑堤,堤上种桑”。除了在陂塘的堤上种桑,还记载了塘中养鱼,水用以灌田,体现了农、渔、副统筹发展、循环发展理念。如图1是江浙地区桑基鱼塘的农业生产模式。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针对以上内容绘制了从个体到生态系统的结构层次...
陈旉重视农业生产,视为“生民之本”,对当时的士大夫不懂农桑又轻视农桑的习气非常不满,立志要以“樊迟之学”(农圃之事)作为自己毕生的事业,决心以撰写《农书》为己任。经过长期的躬耕力行,精心体察,他把书本知识与生产实践融会贯通,终于在73岁高龄时(1149)写成了《农书》三卷。五年后鉴于初版《农书》错漏讹误...
宋代陈旉的《农书》中提出:“土壤气脉,其类不一,肥沃硗埆,美恶不同,治之各有宜也……虽土壤异宜,顾治之如何耳,治之得宜,皆可成就。”而治的关键在于用粪,当时人们把依据土壤
《陈旉农书》是一部关于农业的综合性著作,书中详细阐述了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产工具的改进、农业劳动组织的优化以及农业政策的建议和设想等内容,对我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陈旉农书》对宋代农业生产的推动作用尤为明显。陈旉在书中提出的农业技术革新和农业政策建议,受到了当时政府和农民的欢迎...
陈旉《农书》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反映南方水田农事的专著,全书约一万两千余字,分为上、中、下三卷。上卷记载了以水稻为主的农作物耕作方法,中卷记载了水牛养殖技术,下卷介绍了蚕桑养殖技术。 陈旉《农书》完成于南宋绍兴十九年(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