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记者从生态环境部新闻发布会获悉,“十四五”以来,我国以实施《“十四五”土壤、地下水和农村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落实《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为抓手,强化源头预防、风险管控、分类施策、协同治理、先行先试,持续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和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取得明显成效。截至今年...
在“治”的方面,紧盯源头治理,有效防范风险。充分利用农用地土壤污染状况普查详查、国家土壤环境监测等数据,在受污染耕地集中的县级行政区整县推进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确定污染源治理清单。在“用”的方面,推动分类管理,保障安全利用。农业农村部指导耕地土壤环境质量类别划分,实行优先保护、安全利用和严格管控分类管...
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成效明显 生态环境部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底,全国已完成较大面积农村黑臭水体治理3400余个,达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80%以上;全国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管控)率达到45%以上,农村污水横流状况大幅减少,农业农村污染治...
另一方面,统筹涉农环境保护立法,鼓励市州出台地方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条例”,进一步明确农业农村、生态环境等部门以及乡镇(街道)的监督管理职责,细化污染防治标准、具体举措以及环境质量目标。推进治理标准化。一是健全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农业清洁生产等领域的标准体系,明确农业投入品科学使用、养殖污染防治、农业废弃...
“三农”工作的全面领导,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为引领,以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确保不发生规模性返贫为底线,以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提升乡村建设水平、提升乡村治理水平为重点,强化科技和改革双轮驱动,强化农民增收举措,打好乡村全面振兴漂亮仗,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以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农业面源污染具有分散性、不确定性、滞后性等特点,治理、监管难度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应遵循总量控制原则,采取源头控制、过程阻断、末端强化 4 个方面相结合的途径,并遵循氮、磷营养盐与水的资源化利用原则,力争将农田面源污染控制与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相结合。
农业面源污染存在4大特点:分散性、不确定性、滞后性、双重性。具体表现为:农民环保意识薄弱,环保知识的普及及教育相对缺乏;农村环境治理体系滞后;实用性强、可操作的治理技术与模式未得到普及等。农业农村面源污染治理需要全社会的参与,需要在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等各个领域达成共识,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农业面...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进行了顶层设计。因此,在我国经济社会进入新发展阶段,《农业面源污染治理与监督指导实施方案(试行)》(下面简称《实施方案》)的出台恰逢其时,对高质量推动...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行业定义 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是指针对农业活动中产生的污染物,采取一系列措施和技术手段,以减少或消除农业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保护土壤、水体和大气的健康。农业面源污染主要包括农田农药、化肥的使用、农业废弃物的处理、农业养殖废水等。治理农业面源污染的目标是减少农业活动对环境的污染,保护生态环境...
近日,生态环境部会同农业农村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水利部、国家乡村振兴局等部门联合印发《农业农村污染治理攻坚战行动方案(2021—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生态环境部有关负责人就《行动方案》回答了记者提问。问:《行动方案》明确了哪些具体目标指标?答:《行动方案》围绕落实“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