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疏通军民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关乎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破解“大炮”和“黄油”的矛盾,让“军转民”“民参军”顺利过坎,是中国改革必须破解的难题。 军工突围 民企进军 向市场要出路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冲破军民藩篱的主要参与者。 重庆长安汽车的...
中新社北京5月6日电 (记者 刘育英)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官方网站6日消息称,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苗圩在京表示,军工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军转民”、“民参军”取得重要进展。 消息称,军民结合、寓军于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建设部际协调小组第四次会议5日在京召开,部际协调小组组长苗圩在会上表示,近几年来,军民结合、...
打破“军转民”“民参军”壁垒 全国人大代表、陆军原军事经济学院教授吴少华认为,进一步推进军民科技协同创新,需要尽快拿出具体举措打破壁垒。他表示,目前“军转民”涉及到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解密,解密就涉及到产权的问题,要弄清楚该产权到底是谁的;而“民参军”的问题就更加复杂,要弄清楚在制度上如何去解决,具体怎...
军民融合及其配套政策包含资产证券化、院所改制、军转民和民参军诸多概念,纵观十年来军工行业整体走势,我们发现2010年和2014年两波军工行情上扬都伴随相同的逻辑:“改革预期升温→引发军工行业风险偏好提升→行军工业估值中枢上涨→股价上涨”,军民融合概念在军工行情中扮演着催化剂的作用。 我们认为,相比于业绩水平等内在因...
新华社北京8月6日电 推进军民深度融合,统筹配置军民两大体系资源,疏通军民科技成果转化渠道,关乎大国崛起的前途命运。破解“大炮”和“黄油”的矛盾,让“军转民”“民参军”顺利过坎,是中国改革必须破解的难题。 军工突围 民企进军 向市场要出路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也是冲破军民藩篱的主要参与者。
民参军、军转民发展中的军民融合行业 第一章 行业概况 1.1 军民融合本质上是军民领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充分使用 军民融合中的“军”一般是指军队,以及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军工企业;“民”泛指除“军”以外的国有企业、民营企业、高校、民用科研院所等单位。以往军民界线过于分明,互动沟通较为困难,信息不对称问题...
民参军是指具备相关资质的民营企业可以参与军工企业、相关科研单位开发的项目,进行项目合作。从而分得国家的红利。军转民是指部分军工企业、科研单位把一些可以用于民生的科学技术进行普及与推广,属于惠民政策。军工企业是指电子工业部、航空工业总公司、航天工业总公司、兵器工业总公司、核工业总公司、船舶工业...
在“民参军”和“军转民”的过程中,军民融合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融合,民营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灵活性可以为军工领域带来新的活力和效率,而军工企业的技术积累和资源优势也可以为民生发展做出贡献。这种双向互动有助于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共享,推动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此外,军民融合还促进了军民两用技术的...
“军转民”在提速 “民参军”正热火朝天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7月30日讯(高新麓谷记者 袁路华)7月30日在朱日和训练基地举行庆祝建军90周年阅兵仪式上,先进的武器装备让人眼前一亮。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主席着眼于实现强军梦、中国梦,鲜明地提出了军民深度融合的时代命题,并将之上升为国家战略,开创了军民融合式发展新...
国办日前印发了《关于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意见》,这是推动国防科技工业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行动纲领。 我国军民融合的现状如何?还存在哪些问题?军民融合怎样深度发展?如何降低“民参军”门槛、破除“军转民”障碍、打通军民资源共享通道?国防科工局有关负责人对此进行了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