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宗棠、李鸿章看来,无论是淮军、湘军(左系湘军),还是洋人,都很怕太平军。上海官僚、士绅把希望寄托在洋人身上,太平军没到之前,洋人分兵活动;太平军一旦增援,就坚守不出,只能依靠火器优势反击。洋枪队首领华尔,被太平军打死。英国远东舰队司令何伯,回国后担任元帅,被击伤;法国舰队司令卜罗德被打死,名将勒...
所以,在刚开始和太平军作战的时候,曾国藩对于大规模引进西方武器是持保守态度的。 直到雨花台大战,曾国荃的两万湘军面对几十万太平军的进攻,苦守雨花台四十六天,虽然勉强保住阵地,但也暴露出了湘军火力的不足问题。大战过后的曾国荃,亲身体验到西洋枪炮的厉害,湘军的鸟枪队与太平军洋枪队正面交锋,开枪互射。湘军鸟...
那么,为何北伐只有2万人呢?从太平军兵力构成看,杨秀清出动2万人,是把太平天国的压箱底都弄了出去。太平天国有多少军队呢?如果以陈玉成、李秀成时代大量扩充军队,把跟着太平军作战的饥民、散兵游勇、天地会算上,一百万都不止。太平天国真正能打的兵力,算精锐部队的,从没超过10万人。达到10万这个级别,还是...
两广地区一直都是农民起义的多发地带,这些太平军战士打小就常常和强大的官军交手,所以在战斗技能和胆量上都有了深厚的积淀。关键在于,他们笃信拜上帝教,对太平天国的理想信念十分坚定。拜上帝教是太平军的精神支撑,既给他们带来宗教上的安抚,也让他们对自身的事业有着极强的信心和巨大的决心。在清军进攻时,...
相对清军而言,太平军有某种"优越感",他们认为自己是"上帝子民",地位无比尊贵,清朝则是妖魔鬼怪,是上帝要消灭之对象。因此,太平军很少向清军投降,前期尤其如此。1853年5月,林凤祥率2万老兵北伐,基本都是战死,投降者寥寥无几。其中之原因,自然跟拜上帝教信仰有关。
太平军,这支由农民起义军演变而来的力量,不仅在数量上迅速膨胀,更在质量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不再是简单的农民武装,而是一支有着严密组织和先进装备的现代化军队。特别是在装备上,太平军采用了一系列创新措施,使其战斗力大增,甚至在某些方面超过了当时的清军。太平军的早期战绩与战斗意志 太平军在永安...
后来由于很多江浙籍的太平军士兵对这项规定很是不满,于是,太平军高层后来对这个着装规定又给放宽了。所以,后来太平军士兵如果自己有绸缎,或者其它较为华丽的红黄色衣服,他们也可以当作内衣来穿,但前提是必须盖上“天朝圣库”的大印。 不过规定是规定,执行是执行!就当时战争环境下,太平军麾下各支部队是否都...
从1862年到1864年,太平军苦守天京三年,最终被攻破,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需要注意的是,太平军并未完全结束战斗,他们转化为其他力量,继续在中国大江南北继续奋斗……一,太平军西征的最终失败 天京城的全面危机是从安庆陷落开始的。1860年,太平天国发动东征,第二次攻破了江北、江南大营,占据了苏南...
这还算好的,当时太平军部队不满编是常态,有些军完全是个“空架子”部队,只有番号不见人,例如刘玱得的后二军就只有170多人,如果根据史书《金陵杂记》记载,有的军甚至只有几十个人,真的除了“长官”没有兵了。比如林凤祥、李开芳率领的北伐军,这一路太平军在出发的时候九个军就大多属于“空架子”部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