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经体,顾名思义,是一种手写佛教经文的书体。这种书体以小楷为主,但并不局限于小楷,而是根据经文内容的不同,适当调整字体的大小和粗细。从魏晋时期开始,写经体就已经自成体系,有着独特的书写体态。这种书写体态不仅注重文字的形态美,更注重文字的内在含义和思想表达。随着时间的推移,写经体的风格也在不断...
写经体名词解释:写经体,书法术语,指书写经文的体式法度,即书写经本文文字的体式法度。经体,指手写体,即写经体。写经体属于楷书书体,写经体属于手写体,写经体属于真书书体,写经体属于正书书体。©2022 Baidu |由 百度智能云 提供计算服务 | 使用百度前必读 | 文库协议 | 网站地图 | 百度营销 ...
考古资料显示,大理国写经体不是大理国唯一的写体。 在通行被认为是大理国时期的含有文字的文物中,目鉴方式已掌握到的,不是以大理国写经体制作的文物,共有9件,分别是:昆明市博物馆藏《袁豆光宝幢记》、台北故宫藏约在盛德5年(1180年)制作的《...
写经书法目的是为了流传与诵读,因而抄经时必然以规范、齐整为目标,人们正是靠一笔一划的认真、恭敬的抄经来表达对佛的皈依;但与智永《千字文》相比,在某些笔画的处理上还是略显粗糙,肉感一些。故写经体无须为书法的绝对完美而大伤脑筋,因而也就没有刻厉矫饰的痕迹,那里面表露的多是清闲与活泼,没有拘谨甚至看...
十六国时期,也是写经体规格制定的早期阶段,比如经卷高度(正文区域,不算上、下的空白区域)在23厘米左右(注意,这只是一个中间值,这个高度从来就没有固定过,正负3厘米差值都很正常),乌丝栏宽度在1.5到1.8厘米之间。但每行平均所书写字数仍然没有固定下来,通常会在20字以上,与后来通行的每行17个字仍...
“写经体”大体有三类,一是经隶体,二是经楷体,三是隋唐楷体,以敦煌出土的写经为主,前后纵横发展七百年,形成了丰富多姿、风格迥异的庞大体系。“写经体”确有特殊的审美价值和书法史上不可磨灭的地位,然曾在历史长河中散发过耀眼的光芒的写经书法,当今书坛却湮没无闻,本文围绕书法国展中对“写经体”...
从这些的字迹上看,启功先生不同时期的书法,还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的,诸如而立之年的书法,虽然略显单薄,但是十分耐看,尤其是他的“写经体”,深得唐人“写经体”之精髓,而且还有些地融合了明清小楷的闺秀之风,写出了一种独到的面貌,既有行书的流动感,又有楷书的工整劲,尤其是在他的笔下,充分融合了...
一、六朝写经体 佛经是由梵文、胡语译成华语,再用书面语言记录缮写的,汉末、魏晋早期翻译的佛经,所抄写的文字就是当时日常应用的正书体。 东汉末,日常使用的书体已由带波碟的隶书即“八分书”和不带波碟的简率隶书向行书、正书过渡。其时正...
写经体,顾名思义,是指抄写佛教典籍的书体。广义上包括楷、草、行等用于抄写佛经的书体,狭义上人们习惯只把写卷较多的类楷书的书体称为写经体。魏晋时期,写经体已形成一种独特的体态而自成体系。写自西陲、中原和江南的经卷,都有共同的性质特征。如南朝陈至德四年(公元586年)抄写的《摩诃摩耶经卷》(P.2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