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用坚韧写就家族史诗 提到巴西电影,中国观众并不算陌生,最著名的《中央车站》里,阿姨朵拉与男孩约书亚的相识相知感动了无数人,而近日在国内院线上映的《我仍在此》,正是《中央车站》的导演沃尔特·塞勒斯的新作,片中出演女主角的费尔南达·托里斯,也恰恰是当年饰演“朵拉”的费尔南达·蒙特纳哥的女儿。她用极其...
这座以百舟连缀的木质长龙,在明清更迭中经历13次浴火重生。康熙七年知县朱弘祚重修浮桥时题写的诗序,成为最后一曲挽歌——1684年,暴涨的淮河水吞没了最后一根浮桩,却将“天堑变通途”的愿景深埋进两岸百姓的血脉。 万人会战的工业丰碑 1976年春,1600吨钢材、3.5万方混凝土在...
小说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兵团人在创业过程中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兵团的建设和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恶劣的自然环境、匮乏的物质资源等等,都是摆在兵团人面前的巨大挑战。然而,正是在这样的艰难条件下,兵团人展现出了无与伦比的坚韧与智慧,用自己的热血和理想、热情和汗水,谱写了一曲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蛟龙出...
生生不息的人民史诗如何写就 ——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 闻义枰② “文艺要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对一切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奋斗的拼搏者、一切为人民牺牲奉献的英雄们给予最深情的褒扬。”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
长城:2000 年,一部用砖石写就的华夏史诗 长城的修筑并非一蹴而就,历经多个朝代,持续时间近 2000 年。长城是华夏脊梁,岁月悠悠的宏伟史诗,它蜿蜒于中国北方的崇山峻岭间,犹如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气势磅礴。它是大地母亲镌刻的壮丽纹理,是历史长河中屹立不倒的丰碑,承载着千年的风霜雨雪,见证着中华民族从辉煌...
史可法白天巡城,见士兵衣单,就脱下自己的铠甲;夜晚查哨,见伤兵呻吟,就亲自端汤喂药。他写家书给母亲:“儿不孝,不能膝下承欢,唯愿魂归之日,能护扬州百姓周全。”最后一封遗书,是写给妻子的:“我死之后,望你削发为尼,勿堕志气。”笔落时,泪水滴在“可法”二字上,晕开一片墨痕——这名字原...
在广袤的西北地区,以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为代表的共产党人领导根据地军民相继开辟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在短短几年时间里,他们先后发动兵变、起义70多次。仅南梁革命纪念馆烈士纪念碑上镌刻的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600多位,还有无数革命先烈,青山埋忠骨,没能留下姓名。“陕西共产党人崇高而坚定的信仰、不怕...
第一部分:板块碰撞 —— 改写命运的地质史诗 镜头 1:4500 万年前的血色黎明(电影级蒙太奇)印度板块以每年 15 厘米的速度向北俯冲,特提斯海的珊瑚礁在挤压中迸裂。3800 万年前的伦坡拉盆地,一只攀鲈鱼正用胸鳍拍打缺氧的水面。陈默团队在火山灰层中发现的棕榈化石,经碳十四测定,其生长年代的年均温比现在高 ...
湘江突围写就悲壮史诗 “英雄血染湘江渡,江底尽埋英烈骨;三年不饮湘江水,十年不食湘江鱼。”在桂北民间一直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描述的是一场壮烈战斗——湘江战役。1934年11月25日至12月1日,在湖南道县和广西全州县的湘江两岸地区,湘江战役爆发。它被誉为红军长征史上“最惨烈、最悲壮、最辉煌”的一战,也是...
一、茶树图腾:刻在基因里的茶文化密码 德昂族创世史诗《达古达楞格莱标》开篇便唱道:"茶叶是万物的始祖,一百零二片茶叶变成了德昂人的祖先。" 这种将茶视为民族起源的认知,在全球茶文化中独树一帜。考古学家在德昂族聚居区发现的碳化茶种,将这种信仰推向更遥远的时空 —— 距今 3500 年前的濮人部落遗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