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法是写字点画用笔的方法”(沈尹默《论书论》)。“书法以用笔为上,而结字亦须工,盖结字因时相传,用笔千古不易”(赵孟 《兰亭十三跋》)。“书法之妙,全在运笔。该举其要,尽于方圆。操纵极熟,自有巧妙”(康有为《广艺舟双揖》)。对于笔法,古人都赋予了极高的评价和极...
中华文明底蕴丰富,亘古绵长。汉字是文化传承的标志,中华文明的根脉。从甲骨刻符、青铜铭文,到书于简帛、书于纸,3000多年来,汉字一脉相承。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行书、草书……笔、墨、纸、砚作为传统的书写和绘画工具,在不同时期见证了汉字的演变和书法的发展历程,更成为中华文明的载体。铺纸,研墨,...
1. 回归“技道合一”的传统书法创新须以技法为根基。如黄庭坚所言:“字中有笔,如禅家句中有眼。”只有精研笔法、墨法、章法,才能让形式成为神韵的自然流露。当代书家可借鉴王羲之“兼撮众法,备成一家”的路径,在传统中寻找创新支点。2. 重建文化主体性书法神韵的生成,离不开对中国哲学、美学的深刻体悟。...
清代“馆阁体”的笔法基础有欧、有赵还有文徵明,而和珅还认真学习那些书法一流的大臣,如梁诗正、张照、刘统勋、钱南园等,并模仿康熙、雍正的书法特点,相传他还将康熙的“天下第一福”碑从宫内偷出,藏在了自家假山之中。和珅流传下来的书法多是对联、手诏和御制诗文,这些作品字体有楷、有行,写得都非常...
江西书法家李良东,是极有创作才华的青年书法家,这从他近些年在全国书法大展上的表现就能看出:他曾多次入展中国书法最高奖——兰亭奖,并在全国第十一届书法篆刻展获得最高奖。李良东不仅个人在国家级展览上摘金夺银,他在线下做书法培训,在线上讲解书法创作技巧,培养了很多书法家。即使他的学生,在国家级展览上...
当代书法家启功先生曾在课堂上对学生讲:说元朝大书法家,提赵子昂很正常,如果还能说出这个人的名字,那就是真有见识的。此人就是李倜,一位生平神秘而书艺顶级的大师。正史上关于他的记载非常少,只能通过元代文集和其他书法家的传记来考证其生平。李倜,字士弘,号员峤真逸,约生于南宋淳祐十年(1250年)至元...
例字记住,举一反三。初学书法,不要贪多,先记例字,是快速入门法。 为了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欣赏和收藏名家作品, 欢迎您加入“中国书法”平台,也欢迎您加入“青年文摘”微信公众号和“读者在线”微信公众号。希望可以通过您的帮助加快平台的影响力,我们会努力的...
学习书法的过程中,我们通常提倡先专后博,继博再专。目的是集中精力打磨品牌,塑造风格,集百家米煮一锅粥。人的精力有限,若真、行、草、隶、篆五种书体不分主次,平均施力,势必嚼不烂,化不透,所学只能流于皮毛。博和专也是相对而言的,哪一段专,哪一段博没有定数,因人而宜。但是,在学习的过程中,...
例如齐白石,据说他从未临帖,是“江湖体”的代表之一,却能入选“20世纪十大杰出书法家”,由此可见,这种民间书体还是存在一定的鉴赏价值,而且无论是“江湖体”,还是“正统书法”,它们都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仅能被文人雅士所追求,也代表着普通人对于高雅艺术的向往,所以我们要用辩证客观,多样化的眼光去...
陆维钊之所以最终选择了美院,被动地选择了教授书法:一是因为在潘天寿的焦急难耐之下,美院的调令先到;二是陆维钊着实被潘天寿的知遇之恩感动了。 与其说是知遇之恩,不如说是潘天寿对传统文脉延续的巨大历史使命唤起了陆维钊的无限认同。 陆维钊 十八岁时初学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