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怀瑾又认为,原来汉唐还不是真正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所谓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也不过是骗人的。真正用的是杂家的霸术,只不过对外打着儒家道家的幌子。综合以上南怀瑾的讲述,就可以整理出这样一条脉络:“内用黄老,外示儒术”,就是对外标榜宣传的是儒家文化,内在用的是黄老的道家思想,道家思想的...
外儒内法就是近代人对儒家扣的一个帽子,外儒内法这一命题一旦成立就说明两个问题。一是儒家治国无用,真正治国还得靠法家;二是儒家为统治者所利用来装点门面,说明儒家虚伪。其实汉人建立的大一统政权除了秦朝,其他都是儒家治国。 5楼2016-06-14 18:12 收起回复 敬天法祖命也 小吧主 11 根本不存在外儒内法...
这种创造与滋养,正是帝王治理天下的目标,也是道所追求的最高境界。帝王如同玄牝,通过智慧与力量,为天下百姓创造一个和谐、富饶的环境,使得万物得以生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而“玄”与“道”的结合,更是达到了智慧的巅峰。玄,代表着神秘与深邃,如同夜空中的繁星,闪烁着无尽的光芒。道,代表着真理与智慧,...
道家和儒家是中国本土先民创造的思想经典,它们一代一代影响着人们的思想、社会、哲学。 无论怎样申辩说:自己不是一个道家信徒,或儒家学者。但是你的思维、言论、行动,无时无地不烙下道、儒两家思想的印记。 中…
内道外儒,就是人们常说的“内用黄老,外示儒术”。但对于这句话的理解,则又有多种说法。 百度了一下“内用黄老,外示儒术”这八个字,看到跳出来的内容,有很多是南怀瑾先生的讲述。 对于南怀瑾先生,且不说他的佛学修为究竟如何,也不说他的学术有多少争议,仅从传播和普及中华传统文化的贡献来说,南怀瑾先生的贡...
苏轼的“文学人生”:命运多舛,文采风流,内道外儒,独领风骚苏轼的理政才能,不亚于他的文学才华,可惜他仕途不顺,经常被贬,难有施展的机会。作为多情才子,他的爱情同样不顺,一生钟爱的三个女人皆英年早逝。不过令人奇怪的是,他是官越贬,文越佳,命越多舛,文越精彩:诗堪比李杜,词开一派之风,文...
苏轼之诗、词、文,既有杜甫之沉郁,又有李白之飘逸;既有儒家之坚毅刚正,又有道家之自然洒脱,佛家之出世达观,可谓“内道外儒”,独领风骚。 纵观苏轼一生,如果说他的“贬官人生”是失意和暗淡,那么他的“文学人生”则是得意和灿烂。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感叹“文章憎命达”,说的大概就是如苏轼这般命运多舛的...
苏轼之诗、词、文,既有杜甫之沉郁,又有李白之飘逸;既有儒家之坚毅刚正,又有道家之自然洒脱,佛家之出世达观,可谓“内道外儒”,独领风骚。 纵观苏轼一生,如果说他的“贬官人生”是失意和暗淡,那么他的“文学人生”则是得意和灿烂。杜甫在《天末怀李白》中感叹“文章憎命达”,说的大概就是如苏轼这般命运多舛的...
内道外儒,明儒暗道。道德经: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儒是大致规范,道是给予动的空间,给予人自性自主自动的空间。这是基于对世界不断变化,人事物各有不同,人性的内部动力系统等深刻认识。所以不以死的规则全然框定活的变化的人事物。道以虚为用,儒以规为范。收放适度,是大学问,也是大智慧。 @医与道 ...
版专著:《内道外儒:鞠曦思想述要》《生活儒学与宋明理学比较研究》。在《哲学动态》《江汉论坛》《甘肃社会科学》等刊物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我来说两句 短评 ··· 热门 还没人写过短评呢 我要写书评 内道外儒的书评 ··· ( 全部0 条 ) 论坛 ··· 在这本书的论坛里发言 当前版本有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