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所学可知,抗战时期,工业内迁运动是为避免沿海地区的工业毁于战 火或资敌,更为了在抗战中充实补给,国民政府决定开展以国防为中心的经济建设运动,将沿海工业向内 陆迁移,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运动是为了应对当时严峻的国际形势,不仅有国防安全的直接目标,也 有调整工业布局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长期目标,是从全国整个...
【答案】(1)第一次经济建设运动(抗战时期民族工业内迁)背景:民族工业空间分布不平衡;日本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影响:为持久抗战以及抗战最终胜利奠定了物质基础;推动了西南、西北地区工业的短暂发展,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民族工业的 布局。 第二次经济建设运动(20世纪60年代开始的“三线建设”)背景:两极对峙,美苏“冷...
恢复图书馆事业、发起文化救亡运动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抗战爆发后,日军有意破坏中国文化教育事业,国立大学图书馆也惨遭劫难,为谋求生存和发展,只得内迁、重建。各图书馆通过积极寻找馆舍、增加藏书数量、调整运营管理等措施得以重建,并且积极参与抗日救亡运动。各图书馆采取征集抗战史料,抢救珍贵典籍,购置、编印及...
抗战期间,北碚被定为战时文化迁建区,先后吸引70个单位内迁。——摘编自《公众号山城学术圈“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运动”》等材料三 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三峡工程采取“一级开发、一次建成、分期蓄水、连续移民”的建设方式,水库淹没涉及重...
(2024 · 重庆育才中学三模)抗战时期,国民政府将东部地区的重要工业企业迁往重庆,第二十一兵工厂(今长安厂)奉命从南京西迁到重庆,这场工业内迁运动后来被晏阳初称为“中国实业上的敦刻尔克” 这次“大撤退”最重要的意义在于 A.使民族工业大发展进入黄金时期 B.直接阻滞延缓了日军的侵略进程 C.为即将开始的全面抗...
内迁高校教授合影 第二、高校内迁运动还表现了抗战开始后国民党政府一定的抗战积极性与抗战政绩。他们制定与颁布了一些进步有效的教育改革政策与措施,对全国高校内迁工作进行了品定的推动与扶持。1937年7月战端一开,国民党政府教育部即指示平、津、沪、宁等地的一些重要高校进行内迁,到西南与西北建立抗战教育基地。
考虑到导电环实际结构的复杂性带来的计算执行的困难性,采用2个导电环的电场结果开展磨屑颗粒的迁移特性运动较合理。进一步分析知,最大电场强度位于正负向导电环之间以及导电环内外侧,而这些位置是带电磨屑无法进行迁移的死区。 3.磨屑颗粒运动迁移特性模拟结果及分析 磨屑颗粒在导电环内受力情况是十分复杂的,而且...
(1)迁移现象的原因:当气体处于非平衡态时,即气体内或各部分的温度不等,或各部分压强不等,或气层之间有相对运动时,气体内会产生迁移现象。 (2)迁移量有能量,质量与动量。 (3)从气体动理论的观点来看,迁移是通过分子无规则热运动来完成。 (4)分子无规则热运动引起分子间发生碰撞,在碰撞过程中来实现分子间动量...
总体而言,经过抗战时期的西迁运动,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认同感得到了空前加强。客观上来看,以沿海地区的工业和高等院校内迁为代表的社会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对扭转中国近代化过程中的地域不平衡状态起到了很好的助推作用。各民族人民秉持团结御侮的强烈愿望,在大后方创造性地实践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对中华民族的...
内迁运动例句>> 2) motion motion transfer 运动-运动迁移3) transitive group of motions 可迁运动群4) resin movement 树脂迁移运动5) exercise technique move 运动技能迁移 1. To exert the effect of exercise technique move rule on throw teaching and training, through the experiments of teach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