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坛经》中惠能大师解释了什么是“坐禅”,什么是“禅定”,通读过后感悟良多。外无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在外对一切善恶的境界,不生起心念,这就称之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在内见得自然本性原本就不移动,这就称为“禅”。 现在所知道的各种知识,各种文化,各类思想,无论从哪...
堂内坐禅,堂外禅坐,假戏当真来做,在喜怒哀乐中见本性,忘记初一、十五,天冷天热,忘却身心世界。努力! 禅堂又名般若堂,开智慧的地方,无人、我、众生、寿者四相。 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以智慧为统帅,有智慧如有眼目,无智慧如盲。布施:三轮体空,无施者,无受者,无中间物。持戒:勿说...
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著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
作者: 师示众云:善知识,何名坐禅?此法门中,无障无碍,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 ---《坛经》 原来我们在股市行走一直在练的就是坐禅与禅定。
守住自己本性一点清明,抛弃幻像,就是自性.如如不动.这两句,是通向一个目的,是不矛盾的.
外离相,是外界的一切,都是由六识感知,只要是六识所感知到的,皆是虚妄.外离一切相了,清静下来了,就只剩下自己的心了.但是就算没有了外界的干扰,由于欲望所牵的心,也会有妄想的,是由于心不澄.什么时候做到心念不起,守住自己本性一点清明,抛弃幻像,就是自性.如如不动.这两句,是通向一个目的,是...
禅门智慧 18-12-31 14:14 来自微博weibo.com 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道由心悟,岂在坐也。 û收藏 4 2 ñ11 评论 o p 同时转发到我的微博 按热度 按时间 正在加载,请稍候...Ü 简介: 禅心无炎凉,一岁一从容 更多a ...
"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外离相为禅。" 《坛经. 坐禅品第五》 广州大佛寺(Great Buddha Temple)位于恵福东路,内设佛教图书馆,可于馆内研读经文,亦可办理借阅手续,把书藉带回家读。 附旧文『刘春英:高行健的禅_刘春英』O刘春英:高行健的禅_刘春英 #佛教##Buddhism # ...
《六祖大师法宝坛经·妙行品第五》4.若修不动者,但见一切人时,不见人之是非善恶过患,即是自性不动。5.迷人身虽不动,开口便说他人是非长短好恶,与道违背,若著心著净,即障道也。6.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
外于一切,善恶境界,心念不起,名为坐。内见自性不动,名为禅。善知识!何名禅定?外离相为禅,内不乱为定。外若着相,内心即乱。外若离相,心即不乱。本性自净自定,只为见境思境即乱。若见诸境心不乱者,是真定也。善知识!外离相即禅,内不乱即定。外禅内定,是为禅定。《净名经》云:即时豁然,还得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