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做好养老金融是保险业稳负债规模的必然要求。行业由要素驱动的外延式发展向经营质量驱动的内生式发展转变,高品质养老服务将助力培育保险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质生产力。二是做好养老金融是保险业控负债成本的可行路径。以生态服务资源投入,降低保险业务展业对产品和费用的依赖,优化业务结构实现降本增效,树立正确的经...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中国人寿积累养老险准备金约1.8万亿元,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累计出单超10万件,商业养老金存量规模达79亿元,在13个城市启动14个养老项目,建成和在建养老床位7700多张。助力完善多层次养老保险体系 中国人寿依托保险、投资、银行综合金融优势,充分发挥较强跨周期资产管理能力,以及养老保险产品...
在我国养老金体系中,养老金融产品包括面向机构销售的养老金产品(社保基金,第一、二支柱),面向个人销售的第三支柱个人养老金产品(含储蓄产品、理财产品、保险产品和基金产品)。截至2024年第一季度,各养老金融产品的数量情况如表1所示。2022年11月25日,个人养老金制度落地实施。目前,个人养老金产品试点已有一年...
面对这一新的时代课题,友邦保险作为一直倡导和实践“长期主义”的险企,将养老的长期性与“长期主义”相结合,积极响应政策号召,将养老金融的构建作为公司战略发展的方向之一,持续加大投入,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为推动金融强国建设贡献友邦之力。持续推动产品创新 满足养老多层次需求 友邦人寿丰富并拓宽养老金融布局,...
对于养老金融的进展,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8月21日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表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与相关部门一起推动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发展,目前已经开立超过6000万个账户,各类储蓄存款、银行理财、商业养老保险产品超过500个;大力发展商业养老保险,已积累养老金规模超过6万亿元,覆盖近1亿人;开发了...
2023年11月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的《养老保险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养老保险公司的发展定位与经营范围,引导养老保险公司积极参与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建设,聚焦养老主业,走专业化发展道路,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人...
保险业在养老金融领域具有独特优势。近年来,保险业积极参与基本养老服务体系构建,在负债端、资产端和服务端融合发力,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提供有力支撑。老龄化时代,养老金融有哪些新挑战、新机遇?7月8日,由每日经济新闻主办的2024中国保险业创新与发展论坛即将召开,其中“五篇大文章”系列研讨会—...
2023年10月,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推动金融强国建设。这是我国首次将养老金融列入中央文件,标志着养老金融发展成为国家战略。 养老金融是指以鼓励养老储蓄为目的,以积累养老资产为载体,以促进养老消费为最终实现形式的财政金融活动,包括正式制度和非正...
此后,国家在养老金融的产业化道路上不断推进,2016年第一支柱的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正式市场化运作,2017年职业年金、2018年第三支柱雏形的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2022年的个人养老金等先后落地。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养老金融”大文章,宣示中国已进入“养老金融”事业、产业并重时代。另一则重要...
“养老金融产品更应该成为养老产业中的重要一环。”曾刚说,在提供风险保障和稳健收益的同时,养老金融产品可以给投资者提供一些养老方面的服务,比如康复疗养、治疗等。业内人士表示,应综合考虑产品设计经验、风险控制能力、投资管理水平等,对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各类市场参与主体和合格产品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和规范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