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足戒 [ jù zú jiè ]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 jù zú jiè ] 佛教名词。僧尼所受戒律之称。意谓戒条圆满充足,故名。其戒条数量,不尽一致。 内容来自网友贡献并经过权威书籍校验,百度提供平台技术服务。 贡献释义 大家还在搜 比丘尼500条戒律详细 具足众戒具体要干嘛 女众出家戒律384条 十戒和...
出家修行人所授的"三坛大戒",简单来说就是"具足戒"。过去僧尼授戒时需要烫戒疤,如今这一传统已不再强制执行,而是根据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烫戒疤,愿意烫戒疤的可以进行,不愿意的也不会强求。完成"具足戒"的僧尼,才真正算得上是出家修行人。在正式授"具足戒"之前,刚出家的人通常只会先授予"沙弥...
具足戒又名比丘戒、具戒、大戒,指比丘、比丘尼应受持的戒法,意译为近圆戒。具足戒令持戒者于一切境界中远离罪恶,有趋于圆足亲近涅槃之义,故谓具足戒。依戒法规定,受持具足戒即正式取得比丘、比丘尼之资格。 汉传佛教自隋唐以来,依《四分律》受戒。受具足戒者须年满二十至未逾七十岁之间,无诸遮难,具出家相,且...
二、具足戒的主要内容 1. 生活规范:包括起居有常、饮食有节等日常生活方面的规定,旨在培养僧侣良好的生活习惯。2. 言语谨慎:要求出家弟子在言语上保持谨慎,避免闲谈杂语,多修口业。3. 遵守斋戒:严格遵守过午不食、不饮酒等斋戒规定,以保持身心清净。4. 尊重长辈:尊敬师长、和合僧众,遵循长幼有...
具足戒,梵文Upasampanna的意译,别称“大戒”,是佛教比丘和比丘尼所应受的戒律。因其与沙弥、沙弥尼所受的“十戒”相比,戒品具足,故称具足戒。唐代僧尼都依《四分律》受戒,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出家人依戒法规定受持此戒,即取得正式僧尼资格。具足戒的种类 具足戒分为比丘戒和比丘尼戒...
具足戒,意即具备充足之戒。此戒为出家之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规,戒品具足,不似沙弥所受十戒等不具足,所以也叫作大戒。受具足戒之后,就可以取得僧尼的正式资格,成为僧伽组织的正式成员。具足戒比丘要受持二百五十条戒,而比丘尼要受持三百四十八条戒。比丘戒的要求很严格,不允许破戒,否则重的逐出教门,轻的...
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 一、波罗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 二、僧残,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 三、不定,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
具足戒是佛教中的出家戒律。在佛教中,具足戒是出家者所受的戒律,也被称为菩萨戒或僧戒。它是对于出家修行者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具足戒包含了较为完整和严格的戒律内容,涵盖了道德、修行、生活等多个方面,对于佛教徒的出家修行生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具足戒的受戒者通常是已经剃度出家的佛教僧侣...
授具足戒是佛教中的一种重要仪式。授具足戒是佛教徒修行过程中一个重要的仪式,它标志着佛教徒正式成为比丘或比丘尼,开始正式修行佛法。这个仪式通常由一位资深法师主持,参与者需经过长时间的思考和内心反省,充分理解并接受戒律的要求,从而具备成为合格僧侣的资格。以下是关于授具足戒的 在佛教中,授...
历史知识> 具足戒 佛教名词。梵文意译,别称大戒。戒,指佛教徒(僧尼和居士)应遵行的戒规。有五戒、八戒、十戒、具足戒、菩萨戒等区别。具足戒,即为取得僧尼资格,必须具足一切戒品,故名。受具足戒,又略称受具。隋唐后,汉地依《四分律》,比丘戒二百五十条,比丘尼戒三百四十八条,年未满二十者不得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