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如果政府补助与企业的日常活动相关,且用于补偿企业已发生或即将发生的相关成本费用或损失,那么这部分补助可以被计入“其他收益”科目。因此,政府补助在满足一定条件下,是可以计入其他收益的。 然而,如果政府补助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或者用于购置长期资产等,则可能计入“营业外收入”或其他相关资产科目。 总的来...
净额法: 直接冲减资产账面价值,不涉及对其他收益的影响。 会计处理:收益相关政府补助 📊 总额法: 取得补助时: 借:银行存款 贷:递延收益 成本费用发生时: 借:递延收益 贷:其他收益(日常经济活动相关) 净额法: 直接冲减成本费用,不涉及对其他收益的影响。 特别情况:部分税收减免 📜有些税收减免虽然不符合政府...
其他收益是否算政府补助,需要根据具体情形来判断。 一般来说,“其他收益”是会计术语,通常用来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其他收益确实与政府补助有关联。然而,并非所有的其他收益都等同于政府补助。 政府补助通常指的是政府为了支持特定行业、地区或项目的发...
政府补助之所以计入其他收益,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首先,政府补助与企业的日常经营活动紧密相关,是企业在正常运营过程中获得的额外经济利益;其次,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政府补助应当根据其性质和经济实质进行分类处理,而与日常活动相关的补助自然应计入其他收益;最后,将政府补助计入其他...
也就是说,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是和企业生产经营相关的,因此要列在营业利润之上。 总结📝 所以,其他收益虽然看起来不起眼,但它实际上在企业经营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了解它,才能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希望这篇文章能帮你拨云见日,对其他收益有个更清晰的认识!
“其他收益”是2017年新设的会计科目,专门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该科目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 政府补助的分类 政府补助主要分为两类: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用于购建或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 · 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除与资产相关的政...
根据16号准则第十一条“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的政府补助,应当按照经济业务实质,计入其他收益或冲减相关成本费用。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的政府补助,应当计入营业外收入。” 简单点说,跟日常经营业务相关的政府给的钱/物是可以记其他收益或者递延收益的,跟企业经营无关的是要记营业外收入的(感觉一般没有)。
应税收入处理:由于政府补助已于实际收到时做纳税调增,为避免重复征税,本期其他收益360万元+45万做纳税调减处理。 不征税收入处理:因符合不征税收入的三个条件,本期其他收益360万+45万做纳税调减处理。 (2)出售设备 借:固定资产清理 3840000 借:累计折旧 960000 ...
与资产相关的政府补助是指企业用于购建或以其他方式形成长期资产的政府补助。这类补助通常用于支持企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如购买生产设备、建造厂房等。这种补助计入其他收益的会计处理方式是,将补助金额在相关资产使用寿命内平均分摊计入当期损益。这样可以将补助收益与资产折旧费用相匹配,体现了收支配比的会计原则。 与收益...
“其他收益”是财政部于2017年5月10日修订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的新增的会计科目,自2017年6月12日起施行,应当在利润表中的“营业利润”项目之上单独列报“其他收益”项目,计入其他收益的政府补助在该项目中反映。该科目专门用于核算与企业日常活动相关、但不宜确认收入或冲减成本费用的政府补助...